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精选53句集锦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精选53句集锦

admin 2023-03-13 09:12 句子大全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1、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2、《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3、那么盛唐最后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他的厚度、广度、深度、高度、风度、气度与温度又是怎样的呢?广东的韶关,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就叫风度路,这条街的名字便因张九龄而起,因为张九龄就是广东韶关的曲江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曾经称赞张九龄,说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4、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

5、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6、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7、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8、“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9、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0、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但是有个字,因为出在平仄不拘的位置,就不太好判断了。

11、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12、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13、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14、诗人很想抓一把月光送给对方,这脑洞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西晋大才子陆机有诗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所以这脑洞是由来已久的。“不堪”,是“不能”,他发现他做不到,那怎么办呢?“还寝梦佳期”,还是回去睡觉吧!说不定在梦里还能梦见对方呢!

15、据说为了维持风度仪表,张九龄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明。当时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笏板,笏板就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或者iPad,用以写下要汇报的事项,或者随时记录皇帝的最高指示。以前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或坐轿,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就跟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太煞风景,就让人做了个很精致的笏囊,每次上朝的时候就把笏板装进笏囊里,然后让随从捧在手中,在后面跟随,他自己只管昂首挺胸向前走,再也不会因为腰间那个多余的笏板而有损他的仪表风度。九龄此法引得朝臣们纷纷效仿,连唐玄宗每天看到张九龄上朝时候,风威秀整、气质卓越,便高兴地对左右说,朕每见张丞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哪!

16、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17、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18、这样的境地却突然生出遗憾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忽然想到,月光如此美丽,却不能“劝君多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屋中,去寻个美梦,或可在梦中梦得让人欢愉的相遇。这样的念头是多么自然,又多么干净,甚至带着一丁点的惆怅,还有一丁点儿的希望。

19、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20、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21、例如:獨守孤城死不降;自去自來人不知;相似令教人不疑。

22、每天读一首好诗:陆游《沈园二首(其二)》(36)

23、所以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光下,一切都是浩大的,一切又都是缠绵的,一切都是纯粹的,一切又都是缱绻的,连明月、连相思,连情人、连那个梦都变得那么通透而温暖。所以,读了这样的《望月怀远》,怎能不让人放下眼前的苟且,想到美丽的诗和远方呢?

24、《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

25、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26、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27、qíng rãn yuàn yáo yâ,jìng xī qǐ xiāng s。

28、“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29、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30、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31、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32、《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33、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4、与上一单元的五代词相比,题目简洁明了,也不长,比较好读。读完题目,停顿几秒。

35、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36、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37、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38、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长史是各级主官的助理,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39、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40、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4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42、这两句写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友——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和亲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各自在天涯的一地,共看这一轮明月。前句写景,点明“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浑成自然,乃有名的佳句。

43、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4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45、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46、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受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相当于从国务院总理贬为荆州市委办公室主任),从此唐朝就进入了长达十九年的李林甫时代。开元盛世也一步一步蜕变为天宝乱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大唐王朝由盛到衰。

47、平平中仄平,第三个字可平可仄,所以这首中“觉”不太引人注意。感觉知觉的觉,在普通话中是二声jué,但是在古韵中是入声,入声三觉(知觉),也是仄声。

48、“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49、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50、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51、诵读这两句,要注意诗句写的是深夜的一些小举动,悄悄的,露水落下,也是悄无声息,宁谧安静。要读出一种宁静的感觉。尤其是“觉露滋”三个字,是润物无声,要读得轻柔。就在这清辉的沐浴之下,诗人内心归于平静。

52、诗人思念的人到底是谁?是爱人,是家人,是朋友,还是远在长安的皇帝呢?如果这个“远人”是皇帝,也说得通。因为张九龄是李隆基太子时期选拔出来的人才。唐玄宗登基以后,也一直信任重用张九龄。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五言的《离骚》,也就是说,你可以当它是就事论事,就是讲月亮,就是讲怀远;但是你也可以当它延续了离骚用香草美人、恋人失和做政治比喻的传统,因为默契的上下级关系不亚于一场美满的婚恋啊!但它与离骚相比,有思念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怨悱;有离别却又如天上的一轮明月,是那样的高洁,那样的明净,又是那样的余韵悠长。这就是是“九龄风度”,盛唐气象啊!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