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精选95句集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精选95句集锦

admin 2023-03-14 08:53 句子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

1、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2、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师比较熟悉的当代外国教育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过近40年的传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作为养料已经深深浸润到中国教育的精神血脉中。

3、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

4、注释: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卷,第754-755852235页.

5、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他还提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每个教师都应该想一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6、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比较熟悉的,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时间也比较长。苏霍姆林斯基确实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写的东西很多,很容易理解。

7、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他提倡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师生仪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学都要做到外表美和精神美的统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说:“学生走进校门,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① 

8、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9、教师要相信学生,还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地给学生打分。

10、家长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和谐一致。

11、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的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12、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

13、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我们不能因为花期不同而轻易否定这朵花所具备的开放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异禀之处,我们身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合适的方法或者给予鼓励。

14、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1) 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1)

15、(1)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第二之分。他说:“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那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他强调道德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办不到的,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学习制度,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使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6、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

17、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他提出,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道德教育应渗透到教学中;道德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大纲。他说:“我们形成学生的某种品质,并不是单凭某种措施完成的,而是种种信念和实践的结合。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个螺钉装配起来的,而是和谐教育的结果。”①

18、慎重评分。他说:“对孩子来说,教师最大的不公平是不公平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而且还要让家长来处罚他。”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善意相信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激发起积极的智力劳动的推动力。“绝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来束缚住儿童的思维。”

19、在教学上,苏霍姆林斯基身体力行,亲自为家长们讲课。而且“尽量地做到,让每一位父亲和母亲能把在家长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20、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21、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人。

22、1960年他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要相信孩子》。这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创造条件使这些学生能最充分地发展这些长处。”(1)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信心。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23、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4、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要认真学习,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而且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做到和谐一致。在家长学校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长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父母。他非常重视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他本人每周都要和家长亲切谈心,向他们提出建议和忠告,采用各种方法,对家长进行教育。他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家长教育学》第261页)

25、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6、关于学生学习。在苏的观点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极其强烈的功利心,考试考什么就看什么,课本上要求什么才看什么。

27、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阅读内在动机的激发。他认为真正的阅读,能触动学生的智力与心灵,激起她去思考世界与自我,促使认识自己和考虑未来。"只有当学生的意识中字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并变幻着周围世界的色彩和旋律时,他才称得上是在&#x阅读&#x。没有这种阅读,则人就有陷入精神空虚的危险。"学会阅读,不是为了去得分,而是因为它是精神生活所必需的,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书籍的作用,不会阅读,他就会失去很多的乐趣。

28、打开书本,用墨香浸润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作为新入编的教师,只凭教育热情是不行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为此我买了几本书,《给教师的建议》《一线带班》《低年级这样教》等,首先我先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分享一下自己感触深的句子。

29、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用自己的行动进行无声的教导,往往比长篇大套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30、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1、苏霍姆林斯基最杰出的思想,是提出了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人的学说。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全面,包含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苏联教育界人士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成是几十年来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总结”,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教育思想的泰斗”。

32、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中国教育界的影响很大,不仅是教育理论界,而且广大教师对他的教育思想都很感兴趣。他在中国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外国教育家。所以,我们确实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他的教育思想。

3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样的孩子心头留有创伤,长此下去,他会在这些不合格的家长影响下走向犯罪道路。所以,他呼吁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而不脸红。他号召家长能以孩子来改造提高自己,真正来一个“第二次诞生”。

34、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锻炼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确信,儿童的认识世界,首先应当是认识劳动。”

35、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

36、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37、现将苏霍姆林斯基在《前进》一文中对马卡连柯提出的批评观点作如下简介。

38、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他提倡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师生仪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学都要做到外表美和精神美的统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说:“学生走进校门,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

39、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4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学作品、绘画等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起着巨大作用。在他看来,指导儿童阅读那些反映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文艺作品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激励儿童奋发向上。对绘画作品的感知,可以唤起儿童用色彩、线条和色调配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周围世界的态度。音乐是情感、感受和心情细致变化的语言,可以增强儿童对旋律的敏感性和感受性。

4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我这里只举出其中几点。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的。

42、程红兵:教育的希望在民间,在那些没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身上

43、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44、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

45、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46、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47、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48、能给儿童以愉快,教学不应过于紧张,也不要过于容易;生动的直观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抽象思维的手段。在德育论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一样,非常重视通过集体、劳动与其他活动进行教育。不同的是,他比马卡连柯更重视集体中的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他指出,集体要为每个成员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条件;教育者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和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因素,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49、爱孩子首先一定要把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把孩子看成是未来的公民。绝不能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自己愿望的复制品。

50、(4)杜殿坤.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观点简介(J).教育研究,1980(5):

51、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

52、绝对不要放松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工作,要慢慢把孩子引向我“应该”服从别人的“需要”这样一个正确的轨道。让孩子敏感地从大人的眼神中看到大人的情绪。孩子应该知道大人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是累了还是不累,是病了还是没有病。要让孩子知道,我有愿望,别人也有愿望,为了别人的愿望,我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并肯为别人的快活而牺牲自己的快活。要让孩子懂得,我长得这么大,父母为我已付出很多,生活当中的许多幸福应留给父母,因为生活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就这样逐步引导孩子关心周围的小朋友,鼓励孩子为集体、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限制自己的愿望,从小爱父母、爱小朋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53、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他提出,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道德教育应渗透到教学中;道德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大纲。他说:“我们形成学生的某种品质,并不是单凭某种措施完成的,而是种种信念和实践的结合。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个螺钉装配起来的,而是和谐教育的结果。”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美育。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定这些美的品质。”

54、为了维护集体中这种“斗争的纪律”,“克服的纪律”,马卡连柯在工作中采用了所谓的“暴怒法”,这是一种教师突然发怒,以迅速而果断的行为,实行心理上的紧逼,以维持纪律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非常佩服马卡连柯那么善用此法。但是,如果客观地、连续不断地加以研究就会发现,正是这种暴怒,它才会‘压抑原始的活泼欢闹’……我们只能在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才可以运用马卡连柯所用的‘暴怒法’。在普通的学校里,我看它是不可取的,或者只能是极少采用。但很遗憾,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却常用此法,结果是:学生们逐步习惯了各种‘暴怒’、‘发作’,以致再也没有什么能打动他们。”

55、他指出为阅读在情感上做准备是孩子学会阅读的重要的条件,他认为对读物的正确选择是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任务。"我打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操心这样一件事:不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的手中,使孩子生活在已经成为本民族和全人类文化珠宝的那些饶有兴味的作品之中。"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感情和审美水平--同时符合其进一步发展要求的东西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56、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57、二是强烈的教育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宣称自己的教育学是“人学”,是追求人的完整、和谐、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学理论;明确阐明他的教育学研究理论基础是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即关于人与人性的科学;他的教育学说奠基于普遍的人性之上,始终追求真善美、永恒的人类教育理想。在教育这样一种人-人系统中,是相信情绪、情感、伦理、价值、信念,还是相信客观、中立、利益无涉的冰冷事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称自己的教育学为“信念的教育学”,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的教育学”区别开来,明确提出“没有善的信念……就谈不上什么教育学”。

58、“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认为要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对他们实施全面和谐的教育,他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应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信制约的。

59、但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读到这我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什么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呢?为什么那个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继续往下读,我才知道“终生的备课”原来是读书,他不是为了上一节课而去准备,而是将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告诉给他的学生。

60、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61、亚里士多德在其灵魂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62、苏霍姆林斯基是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出生于1918年,17岁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来通过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并成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上了前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复员后战争结束,他被任命为家乡的教育局长。但他十分热爱一线的教育生活,提出到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学校里,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63、杨一鸣/全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64、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要达到3项具体要求:(1)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2)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3)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书籍。

65、我以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具有普遍的理论阐述力与解释力,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学术品格:

66、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1) 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1)

67、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一直以来十分佩服马卡连柯在实践中达成的思想崇高的纪律性。但我总也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瞧不起‘秩序纪律’,并批判其‘压抑原始的活泼欢闹’,……对此,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所谓‘秩序纪律’,是指那种日常的,最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实践证明,纪律教育应当从‘秩序纪律’开始啊……”

68、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在这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为他感到焦虑,必须设法在精神上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以防止他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可见,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9、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美育。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 自然界、艺术、 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定这些美的品质。”① 

70、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每个教师都应该想一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71、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他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方法用以促进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高,例如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100多个。

72、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3、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7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75、在书中的第二到第六章节,以及第十九章节,无论是说到教师劳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无一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76、在学校里,智育当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获得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于人类,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他说:“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须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2) 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77、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78、(1)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第二之分。他说:“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那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他强调道德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办不到的,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学习制度,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使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79、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80、良好而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导家庭中充满爱、温情和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81、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82、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83、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要撇开阅读技能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学生的智力变得迟钝,造成思想混乱和肤浅。他一再强调不善于阅读的人就不善于思考,隐藏着"智力生活缺乏的严重危险"。他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的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发展就越有补益。及早学会阅读的儿童能练出一种很重要的技能:他对词和句子的视觉感知先于发声,读的时候不受词语束缚,他便有可能在那顷刻之间使目光离开书本,并在那个时间去思考和理解所读的东西。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边读边思考、理解和领会了。

84、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

85、以往,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但却很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了马卡连柯理论体系中的诸多缺陷和错误,发现了人们在实践马卡连柯教育思想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克服的偏差,基于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良知,他以惊人的勇气撰写了两篇代表作,一篇是《简论共产主义教育》,另一篇是《不要原地踏步》(后改名为《前进》),并于1967年初完稿,分别寄往苏联权威性教育刊物《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第一篇文章发表部分后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篇自然就被打入冷宫。自此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开始了苏联教育史上少有的大辩论,确切地说,苏联权威教育学开始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围剿,甚至可以说迫害,苏霍姆林斯基的早逝就与此有直接关系②。《前进》一文则在作者逝世后十九年即一九八九年才得以在《国民教育》杂志重见天日。

86、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8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设法让孩子有另外一种幸福观,这就是当孩子为别人做出牺牲时,也觉得幸福。甚至比别人更幸福,觉得“给”比“拿”的幸福更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总讲:“我的宝贝,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无法活。你吃到嘴里比我吃到嘴里更香。”这些蠢事,就是让孩子心安理得地独占一切,甚至觉得,我的出生本身就给家里立了一大功,就给你们带来幸福,我是大功臣,我可以为所欲为。

88、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这种强有力的、无以伦比的精神力量才能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89、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冷嘲热讽。

90、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经验。他的这些家庭教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91、孙孔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作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92、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既容易受真善美的熏陶,也容易受假丑恶的污染。(张于义)

93、对祖国、对劳动、对长者、对别人的关心,都应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着手培养。

94、苏霍姆林斯基问他:“你具备做爸爸的条件吗?”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