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存在主义哲学精选54句集锦

存在主义哲学精选54句集锦

admin 2023-03-22 01:59 句子大全

存在主义哲学

1、尼采的思想极具批判性,他批判西方几千年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伦理道德,他说“要重估一切价值”,他提出了“超人哲学”等等,而这一切思想的背后,尼采哲学思想的本质是:探寻生命的意义。尼采的思想也极具煽动性,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他说,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等等。他用呐喊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让每个人去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2、1946年,当阿伦特在与来自德国的关于纳粹恐怖主义(阿伦特正是从纳粹恐怖主义的折磨下逃出来的)深不可测的报道作斗争时,阿伦特发表了两篇文章,论述她认为德国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存在的潜力和问题。

3、(3)“超人”的自由意志。“超人”(übermen-sch)可以为所欲为,他要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他要达到什么就一定达到什么:“超人”是“为我们创造规律和创造我们自己的新的、唯一的、无与伦比的人”。“人的未来就是人的意志,就是依赖于人的意志。”

4、齐克果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基调。

5、一直以来内心都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害怕跟别人一样,总是用很多方式去证明自己可以做的比别人好,试图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但是同时又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当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就会想要躲起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这样的一种恐惧,众人皆同。(存在主义哲学)。

6、相比欧文·亚隆的婚姻他的孩子们的爱情却不像他那么长久,四个孩子都离过婚,难道父母爱情的长久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吗?欧文·亚隆和妻子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他的孩子觉得自己在年幼的时候似乎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因此在现在的生活中,他们会更重视自己的子女和事业,而把婚姻摆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存在主义哲学)。

7、有关听任,“我们的意思只是说上帝不存在,并且必须把上帝不存在的后果一直推衍到底。”面对上帝的失语和无力,我们将处于幽暗的谷底,无法参照什么现存的价值标准作为行动的指南,那么我们就必须是自由的,也是被迫地接受这种自由。二战时期的法国学生,面临着是去战场作战还是陪在母亲身边的道德困境,无论是基督教的教义还是康德伦理学说,都无法再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指导了。然而正是因为他难以选择的痛苦彰显了他的自由。这也正是听任的本质,不是听任什么结构的压制、也不是听任什么规训的束缚,恰恰是听任我们自己。

8、参加过多年的禅修后,我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内在变得有些清安,会多一些喜欢宁静,但是会待在里面,粘着在里面,不愿意出来,慢慢的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那时候感觉自己的能量是不太流动的,但是在跟随胡老师的四五年时间里,内在的情绪和情感开始慢慢的流动起来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再去躲闪,而是去直面它,不再去追求外在的和谐,而是内在去深化挖掘,过去几十年是一种麻木的、僵化的、表面的一种状态,没有关注内在和灵魂的需求。内在生命的探索让我的生命有了新的一页,我们的内在已经被深深的触动和启迪。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有痛,有苦,让我们乐在其中。

9、中国近代的大思想家,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瞿秋白、胡适、鲁迅,想的都是如何救中国,中国国民性是什么,等等。但是,战后西方人的大问题——什么是人的存在?人在世界中占何种地位?人应当如何看待世界——这些思想家很少想到。

10、尼采早年就读于瑞士巴塞尔(Basel)大学。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时期,他任陆军看护兵,但不久因受重伤返回巴塞尔。1879年,尼采因身体衰弱,不再担任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的职务。从此,他退休在家,专心写作。当时,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身体极端衰弱。1889年1月,他全身瘫痪,一年后死去。

11、因此,萨特的英雄俄瑞斯忒斯与加缪的英雄里厄医生完全不同。俄瑞斯忒斯不顾城里人的恶意,不接受神的诱惑,也不接受与家族的公共关系,最终摆脱了瘟疫。他独自为每个人承担了罪恶的重担,从而使痛苦获得了意义。

12、兰克,奥托(1884–1939),奥地利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13、齐克果认为,不能用个人的平凡思考力去理解和认识上帝,不能用人间的习俗去对待上帝。对于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在上帝面前,一切理性的、道德的规范都可能成为最荒谬的东西。例如,齐克果举例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独子当祭品。亚伯拉罕就必须做这种在常人看来是荒谬的事情。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必须绝对服从的。

14、佛家的宇宙观是非有神论,佛陀的使命是要达成人本主义的个人解脱,也就是要靠着自力救济的方式不断的反观自照去破除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带来的滚雪球般的幻象,透过十二因缘的观察体会到所谓的无我,佛陀的使命是要我们自己靠自己,是要我们走一条理性的智慧路线,是要我们走一条自我觉知和探索的路线。所以并没有非常明晰的讲无神或有神,而是非有神论。佛家的这条道路,比较像克里希那穆提所提出的一种从反向下手破除障碍,而不讲破除障碍之后的悟境是什么。西方宗教则是从正向下手,它告诉人们世上有造物的源头,有非拟人化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用一个正向的方式引领人进入一个合一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要想完全的自立救济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我们时常会有一些无法掌控的灾难降临在我们身上,并不是我们永远都可以保持内在的淡定。当我们在混乱沉沦的状态时信仰时非常有必要的。

15、齐克果的哲学完成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主观的唯心主义,甚至唯我论的急转弯,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主义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16、对于他们的这一愁绪,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似乎已作出了辩驳。她认为,真正的爱,绝不会是痴情的鸟儿,为绿荫机械重复单调的歌唱;真正的爱,不止像泉源,机械地送去清凉的慰藉;真正的爱,不会是提线木偶对主人的机械满足。爱情,是两棵树,并肩站立,根在地下紧握,叶在云里相触。

17、每个人的父母都受到特定类型父母的影响代代相传下来,为了打破这种循环,不再重复自己父亲的被动和母亲的强势,欧文·亚隆选择了一位并不太强势的妻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尊重彼此的期望,他们认为爱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是给予,不是迷恋。爱情中的两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都会产生改变,只不过像跳舞一样,时而你快两步,时而我快两步。爱情并不只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来电,坠入爱河。在生活中永远要尽力的为彼此带来更多。才能维持长久的爱情。

18、存在主义并不是与欧洲哲学史无关的“哲学怪物”。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继承和综合了齐克果、胡塞尔的现象论,尼采的唯意志论,康德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思想遗产。

19、更确切地说,他很像雅斯贝尔斯和阿伦特,坚持人类的选择。萨特相信瘟疫不会受到历史和政治环境的限制,或受自然形成的权力等级制度的影响,对萨特而言,这意味着恶意地生活。

20、还有雷蒙·盖兰,本雅明·丰达纳。这两位在法国也很有名,但属存在主义边缘作家。此外,意大利、秘鲁、印度、日本,都有存在主义作家。《大英百科全书》把卡夫卡也列入存在主义作家。

21、尼采的这些思想,无须多加改造就可以直接成为存在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海德格尔和萨特等人所说的“此在”,同尼采的“超人”并没有多大差别。

22、个人以为,就存在主义哲学来说,海德格尔不如萨特更为完善、深刻和易懂。当然,萨特晚了海德格尔几十年。个人还以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表现的,是一战以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和无奈,但又没从根子上找到原因。

23、他反对区分主体和客体,认为,最深层的认识,是“自身显示”。他讲,常人的特点,是“闲聊和好奇”,这表明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时间,是人的死亡的自由。在此过程中,会表现“虚无和无处”。

24、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存在主义思想“卷土重来”,再次受到极大的关注。从阿尔伯特·加缪经常被引用的小说《鼠疫》,到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悲剧转向,到西蒙妮·德·波伏娃和让·保罗·萨特对自欺(指人们往往会因为害怕做出选择的潜在后果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自由)的批评。

25、之后哲学家尼采更是宣传“上帝死了”,他推翻了西方2000多年的信仰体系,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果上帝死了,那么什么事情都将被允许。上帝死了,意味着西方人追求的那个终极的真理和终极的意义不再存在了,那接下来怎么办呢?如果真理、意义和信仰体系崩塌了,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意义。

26、这部电影与《当尼采在哭泣》有些相似的地方,尼采即便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内心里面还是有一些伤痛。但是在欧文·亚隆的身上产生的是他看到所有其他人的状态之后的那种平静。尼采是存在主义哲学重要的先驱,尼采的整个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倡导自由意志。欧文·亚隆也倡导自由,但是他臣服于他所有内心的真相。而尼采并不臣服,当他试图思索存在的一切答案时,一定会遇到死胡同,他无法穿越这个死胡同,最后自杀了。人探索到最后一定要臣服,一定要谦卑。欧文·亚隆一直跟踪着被他治疗的个案和团体,一直不断的也在进行自我疗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人类阴暗面的了解就越深,他的活力、创造力、健康状态也随之越来越好,所有那些顽固的惯性模式都开始慢慢松动了,人最怕的就是越老越敏顽不化。

27、弗洛姆,埃里希(1900–1980),徳国-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哲学家

28、“存在主义已像大气压一样,到处存在,成为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精神潮流。”匈牙利学者卢卡奇说。

29、齐克果的著作多而杂。其中,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关的哲学著作,包括有:《恐惧的概念》(TheConceptofDread,1844),《哲学论文片段》(PhilosophicalFragments,1844),《结论性的非学术性跋文》(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现代》(ThePresentAge)、《日记》(TheJournals)、《旋转的方法》(TheRotationMethod)、《恐惧与战栗》(FearandTrembling)、《致死的病》(TheSicknessUntoDeath,1849)、《基督教的修炼》(Trainingin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抨击》(AttackuponChristendom,1854—1855)。

30、齐克果说:“自由是无限的,所以,它本身不是起源于任何事物。”

31、他又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讲,人存在,首先遇到自己。人之初,是空白的。后来露面,要造就自己。人不是上帝造就的。人是自我感觉到,然后存在。总之,存在先于本质。

32、和用理性去追求终极的真理不一样,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所谓的真理、本质、真相、目的和意义等等,都是建立在“人存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相反,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将变得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世间万物的本质,所以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存在先于本质又意味着什么呢?

33、雅斯贝尔斯发展了一个存在主义哲学系统,其复杂性和丰富些可媲美于海德格尔哲学。然而,它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和治疗中的应用,相对来说仍未被挖掘。

34、多年以来,亚隆因为他关于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著作在同行和普通受众中为人所知。他的著作包括《存在心理治疗》(1980)、《团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2005)、《给治疗师的礼物》(2002)。与罗洛•梅一起,亚隆被认为是美国最为杰出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物,他的著作已经赢得大量的国际声誉。他也作为一名著述心理治疗主题的小说家而广泛地受到赞扬。

35、海德格尔早年曾攻读神学。经院哲学的某些传统——如奥古斯丁(Augustines,354—430)在他的《忏悔录》(Confessions)一书中所论证的“存在先于本质”(thepriorityofesseoveressentia)的原则,显然对他有启发作用。

36、齐克果认为,不能用个人的平凡思考力去理解和认识上帝,不能用人间的习俗去对待上帝。对于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在上帝面前,一切理性的、道德的规范都可能成为最荒谬的东西。例如,齐克果举例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独子当祭品。亚伯拉罕就必须做这种在常人看来是荒谬的事情。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必须绝对服从的。

37、存在先于本质,对于门外汉来说是一句熟悉又陌生的口号,大多数人对其耳熟能详却知之甚少,原因在于我们对于这句口号所要反对的并不清楚。对于人类本质的探寻,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并在笛卡尔那里将人类的主体性真正树立起来,至启蒙运动发展至顶峰,其表现为康德对于启蒙运动口号的归纳:“要用勇气运用你的理智”。概言之,一切人类均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和特殊化,无一例外,不论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是先验理性,还是上帝信仰。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普遍的信条在20世纪遭遇了幻灭的危机,这一危机被韦伯在他的《学术作为志业》的演讲中精辟地总结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公共领域隐没。”当然,更为生动的总结是尼采那句“上帝死了。”由此,虚无主义的精神危机便如幽灵般飘荡在西方世界的上空,而存在主义所要做的就是要战胜精神的幽灵,廓清思想的迷雾。于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口号便呼之欲出了。

38、欣赏完这部电影,现场的很多观众都与这部影片所传达的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甚至许多观众在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悟时,一度情绪失控,眼泪夺眶而出。

39、说到这里,我们先看看康德和笛卡尔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将清楚地看到,海德格尔是在康德和笛卡尔的启发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尽管海德格尔自己并不承认这一点。

40、在同一本书中,他还多次提到“个人”的单一性、孤独性。齐克果还要求别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那一位个人”,以强调他这个“个人”的特点。

41、笛卡尔的哲学从怀疑一切出发,最后归结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可疑的,唯有“我思”才是可靠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是“我在”的本质,也是万物的本质。笛卡尔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推崇理性的。海德格尔采用了笛卡尔的“我在”,剔除了其理性的本质,并批判笛卡尔将思想与存在、思想与世界的分割的二元论,变成“我在”故“我思”。“我在”先于其本质——“我思”。

42、讽刺的是,阿伦特相信雅斯贝尔斯(今天四个人中知名度最低的一个)将成为未来的存在主义者,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能够用语言表达不确定性的人,这种语言不受本体论的影响,但却能够使人们跨越各种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

43、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44、在黑格尔看来,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连个人也是抽象的“绝对精神”的化身。黑格尔说:“我们认为,‘我’和思想是一个东西;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应该是一个思维者。”齐克果认为,黑格尔将一切归结成理性就是抹杀了万物的具体特性;而个人,在理性面前也变成了毫无差别的抽象物。齐克果坚决地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齐克果针锋相对地说:“‘个人’是这样一个范畴……这个时代、一切历史以及整个人类,都必须通过它。”齐克果还说,人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理性、想象和感情的融合。所以,齐克果明确主张:“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把个人当作别人的牺牲品加以放逐,而是描述每个人的平等的状况,并把它们统一起来;而统一的中介物就是存在。”

45、萨特还主观认为爱情具有欺骗性,而且自身天然地携带有不安全感。根据他的观点,“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冲突和矛盾之中的。“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在不断地力图控制“我”的自由。爱情对于自由的控制使得爱情具有了欺骗性,因为“我”作为受控制的一方会觉醒,并进而试图从“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对于“我”的控制与支配中解放出来。如此一来,爱情便充满了冲突。控制、支配与反抗、解放二者间的张力又会给爱情带来某种不安全感。

46、这部片子的导演和摄影手法完全呈现了存在主义缓慢、寂静的调性,在这种调性之中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当下存在感。让我们跟随着这种步调,慢慢的去体会什么是存在?存在和拥有有什么不同?存在的状态里面是否包含一种属于人类普世性的根本焦虑?这种根本焦虑与死亡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它与自我探究、自我觉知、自我消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欧文·亚隆通过诚恳的自我揭露以及他深厚的文学、心理学、哲学素养分享了自我生命的经验,并带领着我们共同追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意义和议题。——胡因梦

47、康德在其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KritikderreinenVernunft,即CritiqueofPureReason)一书中,指出,世界分为现象和本体(或物自体Dang-an-sich)。我们的感性和悟性只能认识现象。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48、笛卡尔的哲学从怀疑一切出发,最后归结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可疑的,唯有“我思”才是可靠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是“我在”的本质,也是万物的本质。笛卡尔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推崇理性的。海德格尔采用了笛卡尔的“我在”,剔除了其理性的本质,并批判笛卡尔将思想与存在、思想与世界的分割的二元论,变成“我在”故“我思”。“我在”先于其本质——“我思”。

49、存在主义代表作品:《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

50、尼采生于普鲁士洛肯市(Rochen),他的唯意志论哲学在德法两国一向有广泛的影响。

51、它是没有任何气味和味道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嗅觉和味觉的反应;

52、胡塞尔是德国现象论哲学的奠基人。1884至1886年,胡塞尔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受到德国哲学家弗兰兹·布伦塔诺(FranzBrentano,1838—1916)的哲学心理学的深刻影响。下面,我们将会看到,胡塞尔现象论中所说的“自我意识”的“意向”,主要是得自布伦塔诺的。后来,胡塞尔先后担任德国哈勒(Halle)大学,哥廷根(Gottingen)大学和弗莱堡(Freiburg)大学的哲学教授。胡塞尔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时,海德格尔正在那里攻读哲学。由于观点上的一致,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间建立了很密切的关系。

53、欧文·亚隆在整部影片中更像是一位年老的长者,与你面对面促膝长谈,但是每段话都能直达你的心灵深处,引人深省,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潜意识的力量,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很多动物的原始本能就会作祟,导致许多暴力和不快乐的情绪出现,我们越了解自己就能生活的越好,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彻底看清最恶劣的处境。自我探索的旅途是没有尽头的,欧文·亚隆的人生见证了故事的力量,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上他已经行走了无数次,他就是这个旅程上的人生向导。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