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精选68句集锦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精选68句集锦

admin 2023-03-25 10:39 句子大全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抗日期间,江冬秀一路逃亡却时时不忘带上胡适的“书房”——几十箱的书。

2、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可见胡适在她心中的地位。(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3、19雷振与台湾和香港的非d成员联合,反对蒋中正再次当选为违反台湾宪法的总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之后,胡适没有参加雷震的入d筹备工作,而是鼓励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间谍”案被捕,历史上称雷震事件。

4、“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5、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美人的故事,是因为她们总是有故事。

6、胡适如果答应留下,不仅不会再列“战犯”,还将是座上嘉宾,再安排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长也不稀奇。但1949年后第一个被政治审判、整肃祭旗的“大腕”文人,未必是“此胡”而是“彼胡”,胡风大约不够格,胡适反而当仁不让。

7、另一篇是《评〈尝试集〉》,胡先骕花了20天的时间才写出这篇两万多字的长文章。他以中外文学的史实和理论,批驳了胡适新诗和文学革命理论的不当,最后得出《尝试集》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将扰乱思想的结论。

8、胡适是听说过学校有一个天资过人的女生叫吴健雄,但是他对不上号。他们的相识于是有了一段佳话,还是因为她天资聪颖。有次历史考试,吴健雄就坐在前排,她只花了两个钟头就三个小时容量的试卷做完了,还第一个交卷。作为监考老师胡适很快看完她的卷子,兴奋地送教务室去,正巧学校的两位名师杨鸿烈、马君武也在。善作伯乐识人的胡博士激动地告诉他们,他刚看了一份完美的试卷,给了她一百分,因为岂今为止他还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两人立马也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的。于是三人做了个小游戏,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拿来一看,不约而同写的都是吴健雄,不禁哈哈大笑。

9、历史既公正,又无情。《新月》因敢言、能言、善言,成为当时文化界、学术界的“时尚”风向标,也成为20世纪中国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那些御用文奴们批判人权的“文字垃圾”,早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胡适、罗隆基等启蒙者浸透着良知和血性的思想火花、心灵呐喊,依然光芒四射,风骨岿然,感动一代又一代后辈,激励他们无畏前行。

10、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上的一个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过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此外,在教授会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会上,在北京图书馆的评议会上,我们也时常有见面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11、政权更迭之际,胡适成为国共两d倾力争夺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圈定挽留重要统战对象的名单,胡适名列其中;蒋介石手谕制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胡适也名列其中。胡适的选择是既不愿留在大陆,也不愿前往台湾,而是跑到美国做了几年“寓公”,拒绝成为双方利用的“政治符号”,维持着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矜持和尊严。

12、“中国自由主义的旗手”,是胡适的雅号之一;

13、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14、某种意义上,《共产d宣言》是共产d、共产d员的“圣经”。但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认为其完美无缺,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5、充和回忆——胡适很喜欢跑到我家来写字,因为他知道我家的纸墨、笔砚总是现成备好的,并且一定是高质量的。胡适是个很潇洒的人。他爱写字,但其实没写过多少帖。他的字,学郑孝胥,喜欢把撇捺拖得长长的,写来蛮有趣的。我问他,果然不假,他直笑:“我的根底都被你看出来啦!”

16、1926年,胡适和他的师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17、  1949年胡适匆匆南下,在一二万本藏书中,只挑了一部书带走,这就是《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为对一二万册书的纪念”(胡适:《找书的快乐》)。1980年此书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红学大会上展出时,众人争睹,视为异宝;它的保险费高达数万美元。胡适离开大陆后说:敦诚的《四松堂集》未带,“是我临时故意留给他(周汝昌)用的”。

18、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与他同时代的鲁迅,苏雪林,周汝昌等跟他有来往,也有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可是胡适却有博大的胸怀,支持帮助奋斗中的作家,包容不同的声音,是那个时代的真君子。  

19、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20、罗隆基、梁实秋、王造时这“三个火枪手”,均为出身清华、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紧随胡适的基调和步伐,写了一系列时评,并肩掀起人权论战的高潮。1930年2月,国民d中央宣传部密令“设法没收焚毁”《新月》,还组织大批反驳胡适及其战友们的文章,在《民国日报》、《光报》、《时事新报》等报刊发表。胡适被迫离开上海,罗隆基因此入狱。

21、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22、在《红楼梦》研究史上,胡适是一位有着突出地位的重要人物。与胡适同时和其后有建树的红学家,大多受到胡适的影响,有的更受到胡适的提携。时下,红学界讨论的问题,许多在胡适时代就已经提出了。研究红学,绕不开胡适。本书初版就几成为胡适红学研究领域的必引、必用之作。此次修订版,正是纪念“新红学”诞生一百周年的极佳献礼。

23、胡先骕说胡适主张的“八不主义”中,如不用陈言套语,不避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几条,早已是古代诗人的共识,并非胡适首创,其实在中学老师教作文时,也经常提到。至于不用典、不对仗、不模仿古人,“则大可商议”。胡先骕具体分析了用典的优劣得失,他反对用僻典和堆砌典故,指出胡适不知道外国诗也一样用典,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被文艺复兴以后的诗人用了又用,几乎用滥了;待莎士比亚、弥尔顿的诗作出现,则几乎人人都引用他们诗中的情事。关键要看用得是否恰到好处,用得好则可起到暗喻、含蓄、耐人寻味的效果。胡适在后来谈不用典时,谈来谈去,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不认错,坚持“不用典”的提法。他晚年的私淑弟子唐德刚,就指出他文章的题目用“逼上梁山”就是在用典。

24、要之,红学研究的许多论题,胡适或胡适同时代的人基本上已经提出了。

25、作为“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在红学史上开新纪元的成就主要有:

26、“念到您现在所肩的责任的重大,我便连孺慕之思都不敢道及,希望您能原谅我,只要您知道我是真心敬慕您,我便够快活的了。”

27、胡适既在这个文学革命上扮演了这么一个吃重的角色,因此他觉得有责任去鼓吹国人重视白话文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它将来的无限前途。他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早期的白话文学能在全无督促鼓励的状态下产生好几部不朽的作品,那么,中国的新文学,一来因国人对白话文的前途已具信心,二来受了西方文学潮流的影响,应该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了。但可惜胡适虽然是个了不起的倡导人,他却不能以身作则写出一些令人满意的文学示范作品来。在他所处的时代和地点说来,胡适之扬弃古文传统,在历史意义上与华兹华斯之摒绝德莱顿与蒲柏、早期艾略特之非难浪漫诗人和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差堪比拟。所不同者是胡适这种“厚今薄古”态度内含着更多的文化和社会因素而已。再说,胡适的处境也有异于华兹华斯和艾略特的地方。胡适所提出的有关文学的理论,并不是为了替自己的创作辩护而写的。不错,为了示范的需要,他写了不少于今读来索然无味的白话诗,收入《尝试集》(1920年出版),但他的目的不外是叫人像他一样继续尝试而已。(我们在这里不妨附带一提的是,胡氏有关中国白话文传统的言论,最难令人惬意的一部分,就是论诗那部分。在《白话文学史》中,他为了配合自己论调的需要,迫得把旧诗中稍有艰深晦涩的,都看作是拟古的、虚浮的或拘泥形式的,不论其地位多重要,都给予很低的评价。这当然有失公允的。)他还翻译了好几篇西方短篇小说,辑成一个小册子,目的是把外国这一类型的文学介绍到中国小说的传统来。

28、胡适的文学观虽然狭窄,但跟他一起搞“文学革命”的朋友,言论更为荒谬。他们在表面上虽然支持他,但私底下,他们极其怀疑他的改良计划是否正确,是否行得通。这种人,有时好像除了把整个中国文化和文字废除外,对什么改革也不会满足似的。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中这样写道:

29、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0、自由被伤害,首先来自政府,这是启蒙思想的价值观。美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这本“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中,直言不讳“在最好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在最糟的情况下,它就会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恶。”

31、有独立人格,才有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才有独立选择。1918年5月16日,胡适为《新青年》“易卜生专号”专门写了篇《易卜生主义》,文章在青年中影响力巨大,被誉为“个性解放”的宣言书。他借易卜生之口说:“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认为发展独立的个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另一方面“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

32、季羡林留德十年,回国后,担任北大副教授,后升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胡适时任校长——

33、其胡适开《红楼梦》“探佚学”之先河。胡适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他根据程高本的叙,断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既然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属于曹雪芹,就吸引了一大批红学家们探讨曹雪芹拟创作的后四十回的原意,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探佚学”。

34、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35、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36、(小文 注:很多年以后,吴健雄设计完成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完美支持证明了这条定律(之后杨振宁、李政道因提出此理论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人们为实验物理学界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华裔女性而感到意外时,吴终于道出了个中奥秘:“要有勇气去怀疑已成立的学说,进而去求证。就是胡院长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两句话。”)

37、    胡适对待骂的态度是明朗的。他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不生气”三个字,像一堵防火墙,把胡适和谩骂者隔离开来,使胡适具有了一种免疫力,他诚恳的说:“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胡适其实是厉害的,他的意思是骂人者损了自己的人格,胡适的回答有涵养有雅量,令人折服,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传纪文学是把人生过滤一下去掉沙子,留下金子。胡适鼓励人们写传记,在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里,都有时代的烟云,个人与大时代的痕迹,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在他的推动下,很多人拿起了笔,唤醒了对往事的回忆,民国时留美才女毛彦文就是其中一个。   

38、当时胡先骕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文学改良论》,刊于《南高校刊》,后又刊于《东方杂志》。作者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胡适的改良之说提出批评:用白话推翻文言、把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全盘否定的态度过于偏激,对社会有负面影响。他结合自己对西方文学的了解,阐明了他的文学改良观:“欲创造新文学,必浸淫于古籍,尽得其精华,而遗其糟粕,乃能应时势之所趋,而创造一时之新文学。”

39、江冬秀决定带着孩子与胡适鱼死网破,她从厨房中拿起一把菜刀,说:“你要娶她可以,离婚也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再自杀。”

40、这是一场声势并不显赫、但却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 。

41、胡适见了,非常赞赏:“韵卿,你真还有这一手呢。”

42、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去世前五个月完成人生最后一篇政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有后人视为其“政治遗嘱”。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正,反思暴力革命,支持合法斗争。“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旧时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对旧策略必须加以修正。德国人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人效法”;“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d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43、与江冬秀境况相似的朱安,也是小脚女人,没有文化,夫君是新思想学者。朱安自知配不上鲁迅,处处唯夫命是从,低眉顺眼,侍奉公婆,却落得被休,一生凄苦的下场。

44、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的信,一直催她多写。

45、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46、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

47、    文革时胡适在美国,有人买了了周汝昌写的《红楼梦新证》给胡适看并说:“你的学生在骂你。”胡适看了认为这本书写的很有功力,专门买了五本送人,并说周汝昌是他的好学生,至于骂他的话,他并不在意,他是主张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他也知道些个中原因,说真话惹祸,他微笑着写了评价。周汝昌晚年得知此事,很是感动,当年胡适肯借绝版孤本书给他,对他多么信任鼓励他把《红楼梦》研究下去,当时他请教红学大师俞平伯,俞平伯用尖酸的语言给他泼了冷水。自己在文革时迫于形势的压力,写了违心的话,是为了不立于危墙下。胡适没有丝毫不悦与责备,反而称赞他的扎实功底,人世间能遇上几个这样的人呢?胡适离开大陆把那本绝版孤本带在身边,可见对此书的珍爱。他对胡适感恩不尽写下七言诗:

48、  回顾那一段历史,对胡适的批判不是偶然的。北平解放前,胡适也曾是统战对象,甚至连毛泽东都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但胡适对共产d没有信心,说“不要相信共产d员的那一套”。1949年4月,国民d政权风雨飘摇,胡适判断大势已去,远赴美国。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著名史学家、北平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给胡适之一封公开信》。陈垣以老朋友的身份,介绍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感受,劝告胡适回到新社会,希望“能在一条路上相见”。然而,6月18日,胡适从香港出版的刊物上看到了陈垣公开信的英译本,半信半疑。后又看到中文本,发现公开信是“很漂亮的白话文”,与“从来不会写白话文”的老朋友不相符,从而不相信公开信出自陈垣之手,认为是一封“作伪”的信。

49、(此书)发现胡适论《红楼梦》的新材料甚多……较从前收录胡适有关《红楼梦》的论述最多的《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又多出50余件。这对于胡适研究和《红楼梦》研究无疑是一种新贡献。

50、因此,首先起来给新文化运动下严正批评的,不是国粹派的人,而是一批教育背景与胡适相差不多的人,如梅光迪、胡先骕和吴宓等。他们都是留美的学者,在南京教书,在1922年合办了《学衡》,以抗衡这个运动中他们认为的坏影响。梅光迪是哈佛大学欧文·白璧德的学生,在求学时就是胡适朋友间不赞同文学革命的一位。到了1922年他办《学衡》时,他所反对的,已不是白话文的本身,而是胡适进化论式的观念,因为胡适认为白话文终将取文言之地位而代之。总之,《学衡》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是那批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介绍外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人物到中国时,所表现的态度:热心有余,读书不多,不知道单凭一时喜爱地去介绍外国名人是有危险一面的。马克思、杜威和罗素(杜威和罗素两人先后在1919年、1920年应邀到过中国讲学)三人当时在中国被奉为神明,西方与日本的现代文学流行的风尚,被盲目地模仿,而西方古典作品反而被忽略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梅光迪等人责备那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对西方文学与哲学的深厚传统缺乏了解;他们只知贪新好奇,求转变,对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实在需要,反而置之不顾。而他们也因此可以说是没有尽读书人的责任,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梅光迪把这种新文化倡导者评为“:彼等非思想家乃诡辩家也“”、彼等非创造家乃模仿家也”、“彼等非学问家乃功名之士也”、“彼等非教育家乃政客也”。梅光迪这话,未尽公允,因为在这些他指责的新文化倡导者中,也有好些态度极为严肃的作家。另外还有一些搞思想工作的,虽然自己不一定有什么创见,但由于他们运用了西方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学问,开辟了新的蹊径,所以贡献不少。而这些人的动机、努力、热忱都被梅光迪不分青红皂白地诬蔑了。可是,若放长眼光来看,梅光迪的话也说对了,因为在这些新文化倡导人中的激烈急进分子(他们在1922年时势力已相当庞大),后来就凭着他们的个人喜好来改造中国。

51、  穿过时空隧道,审视二十世纪,不难发现,九十年前的胡适,春风得意,高举新文化运动大旗,振臂一呼,众星捧月,其热烈场面,大概跟时下的周杰伦差不多吧,自然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八十年前的他,应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依旧是学界骄子,青年人的楷模;七十年前的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驻美大使,以一介书生意气,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六十年前的他,辞去北大校长,仓皇南下,从此漂泊海外,无缘故土。

52、胡适在辩论中拒绝让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专制主义”——甚至是“开明的专制主义”——最终必将导致一个不受监督、不受制裁的强大政府。

53、《学衡》对新文化倡导者的攻击,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使这阵营中原来意见不和的人团结在一起。譬如说,胡适就站到他那伙激进的朋友阵线上去。可是,一旦反对派销声匿迹以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的自由分子和激进分子的意见,便分歧了。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和陈独秀二人早就分道扬镳。陈独秀在1920年成了中国共产d的创办人,随后在上海和广州两地还继续编《新青年》,虽然这本杂志这时已成为d的宣传刊物,影响力也少了。(陈在共产d的领导地位到1927年被褫夺了;1942年逝世,死时极其失意。)胡适则继续留在北大,所交的朋友中,有不少是留美或留英学生,如陈源、徐志摩和陈衡哲等,相处颇为融洽。他兴趣极广,对考证和批评,文学和政治都有研究,这些都可在他创办的几个刊物中看出。虽然他自始至终对新文学的前途非常关心,对当政的国民政府亦时进谏言,他真正的兴趣和贡献却在文学和考证功夫上。他对几本中国古典小说的源流和作者的考证,真是国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54、网上看过一个帖子,说民国最美的才女不是林徽因,也不是陆小曼,而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

55、1948年9月4日,胡适写了篇《自由主义》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阐述“自由”含义,便于国民理解消化。篇末通俗扼要地概括,“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d,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56、适之先生是非常懂得幽默的,他决不老气横秋,而是活泼有趣。有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有一次召开教授会。杨振声先生新收了一幅名贵的古画,为了想让大家共同欣赏,他把画带到了会上,打开铺在一张极大的桌子上,大家都啧啧称赞。这时适之先生忽然站了起来,走到桌前,把画卷了起来,作纳入袖中状,引得满堂大笑,喜气洋洋。

57、数年后,聂华苓撰文——政治在我眼中,一场又一场的戏。我关怀实际政治,而不喜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就凭胡适那个人物,就堪人回味。

58、反观江冬秀,她深谙丈夫的性格,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一击便中,在婚姻的保卫战中赢得漂亮。

59、公允的说,对于胡适的历史评价,过去受制于政治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确实有很多不够公正合理的地方。胡适本人对于共产主义持负面态度,鼓吹杜威的实用主义,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关系又非常密切,种种原因很难让当时政治意识非常强烈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对他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论。

60、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61、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

62、  1953年3月12日,胡适给杨联升信中,谈到日本学者反对孤本复制,这样就不“孤”了。以孤本自持,不利于学术研究,胡适认为学术是“公器”,所以他并不赞成。

6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64、  1952年至1953年间,考古学家李济研究殷墟出土的一座石雕人像,因缺乏资料向胡适求救。胡适介绍他去翻阅朱子的《跪坐拜说》,李济查阅后果然大有收获,完成了《跪坐蹲居与箕踞》的考证文章。

65、其次,胡适开创了红楼梦研究、古典小说研究乃至整个古典文学研究的新范式。胡适多次说过,他研究《红楼梦》的目的,是“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现在回看,这个目的是远远超过他所期冀的达到了。胡适所提倡的方法,是杜威实验主义与中国传统考证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红楼梦》研究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新典范”的作用,成就了一大批红学“大家”:俞平伯、周汝昌、李辰冬、吴恩裕……在红学史上,有哪一位红学家可有这样的贡献?

66、宋广波先生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精心搜集、整理、校勘、注释胡适论红文献,结集为《胡适论红楼梦》一书。其搜集资料之全,校勘之精,深为《红楼梦》研究学界所看重!

67、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