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精选75句集锦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精选75句集锦

admin 2023-04-08 02:13 句子大全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因为诸葛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所以两个姐姐也嫁给了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可是好景不长,战乱频起,诸葛亮的二姐夫死于战争,留下一个孩子,诸葛亮为了教育外甥,写下了戒外甥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志向不坚毅,意境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3、D.不能治性 治:治理        意与日去  日:每天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谈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5、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6、诸葛亮不仅给自己的儿子写信劝诫加强道德修养,还给外甥写信教诲做人的方法。他在《诫外甥书》中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7、(教师培训进行时)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六月教师培训侧记(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8、(教师培训)温情七月完美相遇——北京新学道学习力课程培训侧记

9、(校长画像)大爱照亮征途教育行者无疆——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学校张恒飞校长的教育之路

10、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11、《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12、遂成枯落(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筹备工作花絮)凝心聚力共筑家园

15、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6、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18、《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19、(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具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古代辅佐君主的忠臣贤相的代名词,成了后世许多臣子的精神偶像。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后由于操劳过重而病重,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54岁的诸葛亮给时年8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一篇《诫子书》。从此,诸葛亮又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好父亲”。

22、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3、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24、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D )(2分)

26、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

27、B.无以致远致:达到       淫慢淫:放纵

28、献稿邮箱yuxiangyuwen@sina.cn

29、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30、“静”是《诫子书》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静”是修身养性的 基础 ,“静”是修身的先决条件 ,只有保持宁静方可清心寡欲。“静”也是学习的 前提。只有做到“静”才能使志向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如心不静,陷入“险躁”,就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31、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33、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34、告诫儿子要注意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忌怠惰险躁。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35、诸葛亮写的才八十多字的《诫子书》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绝唱呢?

36、(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37、(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8、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将诫,他告诉手下的将军,不能以为才华横溢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作威作福。有才华的人中有的人锋芒毕露,受到重视的人一般会作威作福。这句话主要还是告诫将领们要爱惜士兵,在职场中要爱护下属。

39、诸葛亮平生虽然忙于政事和军务,但是却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是诸葛亮一生智慧的浓缩,也是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40、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41、(环境育人)因为遇见 所以最美——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学校有个私家天然氧吧南寨公园^_^

42、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43、(课程体验)萌萌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走进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

44、答: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

45、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46、C.不能励精 励:振奋        险躁  险:危险 

47、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8、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无论是朱自清的《背影》,还是吴冠中的《父爱之舟》,都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位父亲,用一封临终家书将自己全部的人生智慧写给儿子。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忠臣贤相诸葛亮。

49、 赏析: 《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50、(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51、答: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52、写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3、⑥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明:使……明”。

54、现招收:幼小衔接班,1年级新生,2-6年级插班生。

55、第二句: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56、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___________

57、诸葛亮《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文章从做人与处世两方面行正反论证。

58、放纵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9、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60、(答案)行:①品行;②行走。意:①意志;②意料,料想。

61、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62、诸葛亮幼年丧父,由叔父抚养成人,本在南阳躬耕,后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63、这封家书言简意赅,不说废话、大话、套话,显得格外用心用力。写《诫子书》前,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谨,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忧虑:“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了,十分聪明,非常可爱,但我不喜欢他过早地出众,很担心他将来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成不了大器。诸葛亮明白大器晚成的重要性,便用《诫子书》教导诸葛瞻:先做人,再学习,如此德才兼备,成为君子以后,方能好好治国。

64、   同步部编教材,还有陈琴老师《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韩兴娥老师《三字童谣》等海量阅读系列图书的音频。具有在线朗读、跟读、背诵等多种功能,人工智能科学评价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65、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66、《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67、A.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68、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②接下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③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

69、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7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71、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72、这一封信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且指出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并且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73、《诫子书》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74、(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