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精选81句集锦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精选81句集锦

admin 2023-04-17 02:05 经典句子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3、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4、白话释义: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7、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8、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9、(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结缘 幸福箴言》1-95合辑(全书完)(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0、(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11、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白话释义: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4、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15、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16、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7、(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18、(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19、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20、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21、2(国学经典)《论语》 学而篇第一(9-16章)

22、250(唐诗三百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4、注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25、白话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2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7、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8、1(国学经典)《论语》学而篇第一(1-8章)

29、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1、温故而知新(               )(              )

32、白话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3、▍免责声明: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3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36、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37、《了凡四训》第一篇 至 第四篇 合集(全书完)

38、(⑵)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6-20章

40、(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41、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2、  (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43、(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45、(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6、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47、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9、(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1-14章

5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52、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5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6-10章

54、  19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56、《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57、4(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第二(13-24章)

58、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9、(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60、  24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61、(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62、(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6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4、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x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6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6、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67、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8、注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6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7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1、  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7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74、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7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76、寓意: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7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78、注释: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79、雪漠:《给你一双慧眼》1-85合辑(全书完)

8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