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精选51句集锦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精选51句集锦

admin 2023-04-21 02:31 句子大全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4、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6、夜晚从来比白天更适合思考,张若虚曾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亦曾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词戏仿《天问》,全篇发问,问得韵致跌宕、意趣盎然,且在笔墨浮游之间不露痕迹地将传说中的月宫、嫦娥、蟾蜍、玉兔全部勾连起来。

7、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8、下片全是隐喻。双线描写,一条线明写景色,看似无心。一条线暗写朝局(皇帝准备查禁鸦片),听者有意。说景色,上天也怕下界云迷,所以推出中秋明月。说朝局,皇帝也怕鸦片祸国,所以派来禁烟大臣。云迷二字说鸦片是何等形象啊。如果说“诉与瑶阊,今夕月华烟细”是禁烟政策斗争获得阶段性胜利的喜悦,那么“待喝蟾停、恐惊蛟睡”就是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象征光明的月亮啊,你先不要动。代表进攻的画角啊,你先不要鸣,不要惊动水里的恶蛟,暴露我们的屠龙计划。最后说秋天的晴空上,那轮月亮照见了我们三人的影子,并没有多么遥远。结句是“不曾千里”,任重道远。“不曾千里”啊,千里之行还刚刚开始,千里之志还正在运筹。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0、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11、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寒食月夜》

12、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初入香山院对月》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4、中秋诗词多写景物节令、思亲怀乡且不离伤怀之意,辛弃疾却独辟蹊径自成机杼。

15、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6、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17、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8、    前两句写月下之景,间接写月。“中庭”点明了诗人观察和活动的地点,“地白”直写月光洒在地面的景象,近乎大白话或小儿语。李白也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也写地白,但有联想,有“疑”字,浅白之中要文雅一些,诗意一些。“树栖鸦”则更是实写,庭院的树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只鸦鹊静卧枝杈,白亮的月光已经打扰不到它们,院里的人声和琴音也早已习惯,渐渐进入了睡乡,此处隐含着夜色渐深之意。有论者说“树栖鸦”是想象之词,是通过听不到树上鸦鹊的惊叫而感知其“栖睡”的结论。而笔者幼时印象,秋天的月圆之夜,落了叶子的高树上,点点鸦鹊是隐约可见的,疏枝黑鸟朗月,别有意味。总之,“中庭地白树栖鸦”以浅白之辞写眼前之景,有看到的,也有听到的,通俗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甚或现代手绘之简笔画。接着“冷露无声湿桂花”是从触觉和视觉来写,给人联想的空间:中秋夜深,冷霜笼罩,月光下的桂花树似乎被霜露打湿,一切都沉浸在静谧之中。这样的气氛比第一句更沉郁了一些。如果我们放眼全诗,联系下文诗人望月,还可以大胆想象,明月庭中,广寒宫里,那兀立的桂树也许早已浸湿,显得更为清冷。这样一想,意境就会更为沉郁。而这一切,都是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20、姓名:陈志强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班级:1708211

2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22、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2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4、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25、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26、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7、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2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9、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31、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32、“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圆月的心里悲苦!

3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4、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3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7、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38、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9、前四句是对比。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40、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1、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42、说起古诗词,人们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是个例外,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近人。《墨客挥犀》里称: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取了。中秋佳节之际,白居易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值得大家一读:

43、    地面月白如霜树上憩着雀鸦,清冷的露水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44、这首诗中没有特别引人注意的词句,看不到动人的形象,诗人也没有用什么新奇的方式来描写,那么这首诗的意蕴在哪里呢?何以能够流传千百年而不朽?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回忆的诗,它追忆了在很多年以前的那一个中秋节,那时诗人还年轻,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曲江池畔欢饮的热闹场面仿佛还在眼前。诗人在这里只需要稍微提一下“杏园”,提一下“望乡”就够了,我们这些后来的、当时并不在场的读者,根据对白居易身世的了解、对唐代历史的把握,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45、    后两句直接写月,由人的活动而抒发感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交代中秋之夜,家家团圆,聚会赏月,蔚为风俗。“人尽望”既是现实描写,也是想象扩展,一下子把视野从身处的当下庭院扩大到月下的千家万户,好似一幅佳节团圆的长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如果这样顺着写下去,来一句“故国千里共婵娟”之类,诗思也会非常流畅,但就不是王建的诗了。王建接着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这万家团圆、温馨赏月的时刻,一股浓浓的秋思之情又落在谁家呢?此处妙在三点:一是点出诗眼“秋思”,凝练主题。二是用疑问之语,衬托家家团圆与一家思念的落差,有一种乐极生愁之感。三是诗人明知故问,这答案只能是诗人自己,自己的思念在这自问不答式的语言中得以沉淀升华。明明是自己在“秋思”,却要问是谁在思;明明是人在思念,却要说“秋思”落下,婉曲之致,含蓄之致。另外,一个“落”字,还巧妙点出“秋思”之望月而发、凭空而生的特点。

46、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7、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48、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49、辛词上片就月升月落而发宇宙时空之问,再问如镜之月为何能不系而悬于中天、嫦娥孤栖是谁强令她空闺独守;下片结合月亮每晚落于海底的传说,复问海中长鲸是否会触破月上宫殿,纵然蟾蜍不惧水,那玉兔又要如何安身?如果这些都无大碍,可为什么一轮满月又会渐渐如钩?这些疑惑很难不让人思索或是发笑,也正契合主客“饮酒将旦”已现醉意之情态。

5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