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伏尔泰思想精选76句集锦

伏尔泰思想精选76句集锦

admin 2023-04-25 08:53 句子大全

伏尔泰思想

1、1711年至1713年间,曾为法国驻荷兰大使馆秘书。

2、与《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被史学家列为伏尔泰的三大历史名著。

3、在《查第格》中,主人公所遭受的那些灾祸,那些几乎贯穿小说始终、几可作为老子祸福观极佳注脚的事件,其实全是为了在最后引出暗中操纵世人命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造物主上帝之手作铺垫,为了以足够丰富的事实例子说明造物主无处、无时不在,说明查第格所遭受的一切灾祸,全是造物主的特意安排,天使奥斯拉对查第格所说的那些话,也都是为了使查第格坚定对上帝的信仰,在遭难时不再怪怨上帝,因为“天下没有一桩出于偶然的事;什么都是考验,或是惩罚,或是奖赏,或是预防”,查第格所经历的一切灾祸和苦难,都是上帝对他的考验。有了这种领悟,查第格对上帝的埋怨之心,自然立刻消失得一干二净。

4、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伏尔泰思想)。

5、伏尔泰的哲学思想沿着英国思想家洛克开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在继续走。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却以自然神论的立场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不过,正是靠这种哲学信念的支撑,他得以坚定不移地始终对抗基督教神学。

6、在讨论摩西时,伏尔泰认为在人们心目中神乎其神的摩西“本人是微不足道的。他软弱无能,只能靠万能的上帝指引”,“因此我们只能把他看做是人而非上帝的使者”(伏尔泰:《风俗论》)。因为摩西“手不能打仗,口不会演说,老态龙钟,口齿不清。40年中,他只是带领他的追随者辗转于可怕的荒漠地带,他想使他们定居,但一个地方也没有找到……简直很难说他是个伟大的首领”(伏尔泰:《风俗论》)。但是伏尔泰又不赞成有些学者对于摩西是否存在的怀疑,他认为这种怀疑太过轻率,几乎“就要把犹太民族古代史的一切根据都推翻了”。从书中来看,伏尔泰对待犹太民族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尽管他从理性主义出发,剔除了犹太人身上的神秘外衣,但仍然对于犹太民族迁徙流亡过程中的种种行为感到无法解释。于是最终只能将这一切归结于上帝的安排:“犹太人不仅是上帝钟爱的子民,而且是上帝实施报复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的理性思想是有局限的,他似乎认为面对大千世界,人类的理性是微不足道的。

7、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8、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9、“长18世纪研究”公号致力于收集和传播有关全球现代性转型时期的学说和学术资讯,以17世纪晚期到浪漫主义这个时间段为主,但鉴于现代性是一个连续性进程,我们的时间跨度有充分的弹性。公号宗旨是对所有人文和社会学科开放,以宽松的断代研究模式有效地推进学科间交叉互涉。欢迎向我们推荐自己或他人的相关优秀学术论文,编辑部邮箱是long18century@qq.com。我们也会不定期整理发布长18世纪方面的相关会议和期刊信息。

10、Photo(C)MuséeduLouvre,Dist.RMN-GrandPalais/PierrePhilibert

11、雨果曾评价:「伏尔泰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纪。」作为启蒙思想的斗士,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自由而平等,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12、伏尔泰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在公正的观念上奠定法律基础。

13、一般而论,各个不相同的不幸造就幸福。因此,越是一次次不幸的频繁发生,就越是好事一桩。

14、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

15、皇家断头台给这块土地撒下了一道阴影。一六四九年一月三十日是所有身居要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发生在死去的查理王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任何胆敢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人的身上。至于国教,当然官方教堂要享受某种权力和优厚的待遇,但是喜欢在别的地方做礼拜的人也可以平安度日,与法国相比,宗教神职人员对国家事务的直接影响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承认是无神论者的人和一些令人讨厌的不信奉国教的人,偶尔可能得到赏光到监狱里逛一逛,不过对于路易十五的臣民来说,英国一般的生活状况还是完美的。  一七二九年,伏尔泰回到法国,虽然得到了允许生活在巴黎,但是他很少利用这种特权。他象一只战战兢兢的动物,乐意从朋友们手里接过一块白糖,却又总是十分警觉,稍微有一点危险的迹象就会逃之夭夭。他努力地工作。他写了大量作品,根本不管时间和事实,自己选定题目,从利马和秘鲁讲到俄国和莫斯科,写了一系列知识渊博、通俗易懂的历史剧、悲剧和喜剧。四十岁时,他已经是当时独步一时的文学家了。 另一件事,使伏尔泰接触到了一种不同的文明。 在遥远的普鲁士,善良的弗雷德里克国王在土里土气的院子里被一帮土包子簇拥着,大声地打着呵欠,想能找到几个能使他快活的人作伴。他非常羡慕伏尔泰,多年来一直想把伏尔泰请到柏林来。但是对于一七五零年的法国人来说,这样的移居就等于迁到荒无人烟的维吉尼亚,弗雷德里克一再提高给他的款项,伏尔泰这才接受了邀请。 他来到柏林,矛盾也就开始了。普鲁士国王和这个法国剧作家都是不可救药的个人主义者,不可能毫无怨恨地在同一个屋顶下和睦相处。经过两年的龙争虎斗,一场无关紧要的争吵就把伏尔泰赶回了他乐意称为“文明”的地方。 不过伏尔泰汲取了一个有益的教训。也许他是对的,普鲁士国王写的法国诗歌的确很糟糕。但是国王陛下对宗教自由的态度是无可指责的,这就是他比欧洲任何君主更值得一提的地方。 差不多六十岁的时候,伏尔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没有心情去接受严酷的判决,而法国的法庭正是靠这种判决来维护其秩序的,不允许有什么严厉的反抗词句。上帝在创世纪的第六天赋予了他的最伟大的产品以神圣的智慧之光,而人类却不愿意利用它,这使伏尔泰一生都为之恼火。他(伏尔泰)痛恨各种形式、各种样子的愚蠢。他把大部分愤恨都发泄在那些“邪恶的敌人”身上,象古罗马的政治家一样,总是威胁要摧毁它。这个“邪恶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大家”。他们只要有吃有喝,有地方休息就拒绝思考。 从孩提时代,伏尔泰就感到自己是被一架巨大的机器驱赶着,这架机器似乎是通过一种完全没有生气的力量,把残酷和固执联在了一起。摧毁或至少打翻这个东西成了他老年的遐想。法国政府并没有亏待这个特殊的魔鬼,在这个世界上制造了一大堆法律上的丑闻,着实帮了伏尔泰的大忙。

16、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17、基督教特别强调谦虚,赞美那些精神谦卑的人。但是赞扬这些美德的布道现在之所以能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话题,却是因为当时在宣扬时用了特定的方法。

18、《路易十四时代》:既是一部帝王传记,又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启蒙时期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19、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0、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律公证人,而母亲则来自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期的伏尔泰曾按照父亲为他规划好的路线进入了一家法律学校进行学习。但是伏尔泰并不愿意按照其父为他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反而对写诗十分感兴趣,希望成为一名可以捍卫真理的诗人。在启蒙运动中他高举’’理性’’的旗帜,并且把’’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任何权威包括宗教在’’理性’’的法庭面前都将受到公平且无情的裁判。并且伏尔泰深受牛顿的影响,也是他最早在法国以通俗的语言宣传牛顿的思想。因为这种’’理性’’的观念,伏尔泰曾经痛骂过教皇的蒙昧。并指出宗教信仰与人类理性是相互不兼容的,并且是理性的大敌。在1726年流放英国期间,伏尔泰曾经研究过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并且将其总结,写出了《哲学通信》这一著作。在其多年流亡生涯的最后,他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巴黎,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戴。这位哲学巨人用自己的一生传播了启蒙思想,也为后来的大革命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21、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22、俄罗斯的历任皇帝中只有两位被冠以“大帝”的称号,那就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23、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24、也许我能:这位所谓的主人握有动物的生杀大权,

25、①倡导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君主立宪制

26、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中为人世间的幸福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

27、赵文|Affectus概念意涵锥指—浅析斯宾诺莎《伦理学》对该词的理解

28、人是一个能活动、能感觉、能思维的存在物,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的一切。

29、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对暴力革命,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30、 这个奇怪的人有一天忽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便说:“我没有王权又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支笔。”他对了。他有一支笔。他有许多支笔。他是鹅的天敌,因为他使用的鹅毛笔比二十多个一般作家用的还要多。

31、蒋向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法国文学方向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海外汉学、中华经典外译。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访问学者,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出版专著《程抱一的唐诗翻译和唐诗研究》(2008)和《唐诗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2016)。

32、国家的真情实况在这些演说中几乎总是掩盖得严严实实。执政d在这类演说中总是把政府描绘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反对d却向人肯定一切都是江河日下,衰败朽落。

33、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伏尔泰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34、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35、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36、《伏尔泰文集(第8卷):查理十二传·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

37、除了绘画之外,伏尔泰也被众多雕塑家进行演绎过。大多数为伏尔泰的半身像,也有少量的全身座像。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雕塑来瞻仰一下这位思想巨匠吧。

38、《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一部俄罗斯最伟大帝王的历史,一段开启帝国黄金时代的历史,一部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特邀伏尔泰撰写的帝王史

39、(2)卿希泰.中国道教第四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

40、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七六一年。 在法国南部的土鲁斯城里住着一个叫吉恩-卡拉斯的店主,是个新教徒。土鲁斯一直是个虔诚的城市。那儿的新教徒不许担任公职,也不许当医生、律师、书商或是助产士。天主教的家庭里不准任用新教徒佣人。每年的八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全体居民要用隆重的赞美盛宴和感恩来纪念杀戳新教徒的圣巴塞格梅大惨案。 尽管环境不太妙,卡拉斯一辈子还是和左邻右合和睦相处。他的一个儿子改信了天主教,但是父亲对儿子仍然很好,还对人们说,就他自己来说,他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爱的宗教。 但是吉恩家发生了一件不可外扬的丑事,那就是关于他的大儿子麦克-安东尼。麦克是个不幸的人。他想成为一名律师,但是这个职业不让新教徒参加。他是虔诚的加尔文主义者,还拒绝改变自己的信条。思想斗争使他患了忧郁症,最后病魔深深地摧残了这位年轻人的思想。他开始为父母背诵哈姆雷特的著名独自,他独自长时间散步,并常常向朋友们讲自杀的好处。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家里人正在招待一个朋友,这个可怜的孩子悄然离去,跑到父亲的储藏室里,拿了一根打包的绳于,在门柱上悬梁自尽了。他父亲几小时以后发现了他,他的罩衣和衬衣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鞋子的上面。家里人绝望了。那时自杀的人要脸朝下赤身裸体地被拖着穿过城里的街道,然后绑在门外的绞刑架上,让鸟把尸体吃光。 卡拉斯一家是有身份的人,对这样的奇耻大辱是不甘心的。他们站成一圈,讨论应该做什么和准备做什么,这时一个邻居听到了这场混乱,报告了警察。丑闻迅速传开了,这条街上马上挤满了愤怒的人群,他们大声呼喊要求处死老卡拉斯,”因为他为了不让儿子成为天主教徒就把他杀了。” 在小城市里是无奇不有的,而且在十八世纪法国的乡下,无聊就象一个黑色的送葬棺材,沉重地压在人们的身上,因而最无知离奇的故事也有人相信,它们能使人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一口气。 高级官员完全清楚在这种可疑的情况下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他们立即逮捕了卡拉斯全家、客人、佣人及最近去过或接近过卡拉斯家的人。他们把犯人送到镇公所,给他们戴上镣铐,扔到专门关押怙恶不悛的敌人的地牢里,第二天对他们进行了审查。所有人讲的都一样,麦克-安东尼怎样不露声色地进了家门,怎样离开了房间,他们认为他是去一个人散步了,等等。 然而这时土鲁斯城的教士们也参与了这件事,在他们的帮助下,可怕的消息传开了:这个胡格诺派教徒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要树立真正的信念,他嗜血成性,因为儿子要转回到真正的信仰,就杀死了他。 熟悉现代侦破方法的人们会认为官方一定要利用当天对谋杀现场的调查结果。人们都知道马克-安东尼身强力壮,他二十八岁,父亲六十三岁。他父亲不经任何搏斗就轻而易举地把他挂到门柱上吊死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但是没有一个镇议会议员为这微不足道的细节费脑筋,他们忙着收拾受害者的尸体,因为麦克-安东尼的自杀现在被认为应当受到殉教者的待遇,尸体在礼堂里停放了三个星期,被穿白服的忏悔者们按最隆重的仪式埋葬了。他们出于一些不可思议的原因把已死去的加尔文主义看作为自己组织的成员,把他的涂抹了防腐药料的尸体隆重地送到大教堂,这通常是为主教或当地最富有的资助人采用的仪式。 在这三个星期中,城里每个布道坛都一再敦促土鲁斯虔诚的人们提供反对吉恩-卡拉斯和他们家的证据,最后大众报刊彻底抛出了这个案件,审判在马克自杀了五个月之后开始了。 当时一个审判官灵机一动,提出应该到这位老人的铺子里去看看他所描述的那种自杀是否可能,但他被十二票对一票压倒了,卡拉斯被宣判施以酷刑,用车轮把他撕裂。

41、《巴黎高等法院史》:法国大革命前的历史缩影,叙述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发展、演变和消亡

42、瓦蒂尔天生是一个性情浮浅,才思敏捷的人,在法国文学的晨曦当中是第一个闪现出光彩的人。如果他在照亮了路易十四时代的那些伟大人物之后来到世上,他或者会默默无闻,或者会被人们蔑视,要不然他就有自己的风格。德普雷奥赞美他,但也只是赞美他最初的一些讽刺诗。那时德普雷奥的审美观还没有形成,他还年轻,还是只会依靠人的名声对人做出评价的年龄,他还不会根据人的真正价值来来对人做出评判。况且,当德普雷奥赞美人、批评人的时候,常常是很不公正的。他赞美过赛格莱,可是赛格莱的作品根本就没有人看。他咒骂过奎诺特,而奎诺特的作品是人们都熟记在心的。而且关于拉封丹,他什么也没有说过。韦勒比瓦蒂尔更有价值,可是韦勒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文字很是优美,但是文中的疏忽使得作品显得很拖沓,而且错误的思想也使作品面目全非。

43、顾名思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在于以阐明某种哲理为目的,而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则是以宣传其启蒙思想为目的。在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并未像后来的狄德罗和卢梭那样,为资产阶级革命所必需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显著的贡献,提出一系列正面的主张和方案,而是为廓清这一基地对封建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进行了扫荡和破坏,他以此为己任,在自己书信的末尾几乎都加上了缩写的“铲除卑鄙”的口号。他的哲理小说正是他这种战斗精神的最好体现,特别是因为这些小说写于他阅历已深、学识丰富、思想成熟的老年,其阐明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就使得它们成为了伏尔泰得心应手的战斗武器。

44、张颖|连续与断裂:在法国古典主义与启蒙美学之间

45、欧洲承认:他(彼得大帝)喜爱荣誉,但他把荣誉用于造福为善;他的缺点从来没有降减他高贵的品质;在他的身上,他作为一个人瑕疵难免,他作为一个君主始终伟大。

46、不管这些思想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表达这些思想的力度才让我们看见诗人的功夫。

47、从前威斯发里地方,森特-登-脱龙克男爵大人府上,有个年轻汉子,天生的性情最是和顺。看他相貌,就可知道他的心地。他颇识是非,头脑又简单不过;大概就因为此,人家才叫他作老实人。府里的老用人暗中疑心,他是男爵的姊妹和邻近一位安分善良的乡绅养的儿子;那小姐始终不肯嫁给那绅士,因为他旧家的世系只能追溯到七十一代,其余的家谱因为年深月久,失传了。

48、情节二:庄子妻田氏从丈夫处闻知此事,“忽忿然之色”,“向空中把那妇人‘千不贤、万不贤’骂了一顿,对庄生道:“如此薄情之妇,世间少有”,向庄子信誓旦旦:“‘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若不幸轮到我身上,这样没廉耻的事,莫说三年五载,就是一世也成不得”,还从庄子手中夺过纹扇,扯得粉碎。阿曹拉拜访高斯罗寡妇回来,“怒气冲天,大惊小怪的直嚷”,破口大骂高斯罗寡妇,说出了“满嘴的仁义道德”。

49、这座雕像完成于1760年,此时的伏尔泰已经步入老年。定居在法国与瑞士的边境小城凡尔纳。此时的他已经离开普鲁士,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启蒙运动之中。并在定居在凡尔纳的这十五年中,创作了《哲学辞典》。这座雕像中人物线条流畅,嘴角带有微微的笑意,一个精神矍铄的长者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50、《风俗论》一书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政治史传统,将视角投向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科技、民俗和宗教等方面。伏尔泰在书中要做的就是证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在伏尔泰的这部巨著中,有三个特点最值得重视:对于历史记载的怀疑和考辨;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突破;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诸如平等、自由等思想的极力捍卫。

51、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1694—1778),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52、本书是伏尔泰在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

53、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识观。

54、Photo(C)RMN-GrandPalais(muséeduLouvre)/AdrienDidierjean

55、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这位“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为我们推荐的3首诗歌,和他的文集。

56、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57、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58、德普雷奥先生在以人为题的讽刺诗当中,是这样来批判人的理性的:

59、反对和抨击天主教,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天主教统治。

60、 这时大家的愤怒已经平息了,就没有处死他家里的人。卡拉斯的遗孀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允许她隐居起来,在忠心耿耿的佣人陪伴下,忍饥挨饿地度日。孩子们全都送到修道院去了,只有最小的孩子在哥哥自杀的时候正在尼姆读书,他很明智地跑到了日内瓦。 这个案子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伏尔泰居住在费内的城堡里(城堡建得离瑞士的边界很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听到了这个案件,但一开始他拒绝穷源究委。他一直与瑞士的加尔文主义的牧师们不和,他们也把矗立在他们自己城里的那个小小的私人戏院视为明目张胆地挑衅,是恶魔的建筑。因此,伏尔泰在目空一切的心境下写道,这个所谓的新教殉难者并不能激起他的任何热情,因为如果天主教不好的话,那么胡格诺教徒一意孤行,拒绝了他的戏剧,就更坏!另外,在他看来(也就是其他许多人看来),那十二个法官似乎很得人尊敬,要说他们无缘无故就把一个无辜的人判处死刑,简直是不可能。 费内的这个圣人很好客,来者不拒,几天后从马赛来了一个商人,他在审判期间正好在土鲁斯。他向伏尔泰提供了一些第一手的资料。伏尔泰终于开始明白了已经犯下的这种罪行的可怕之处,从那儿以后,他就再也放不下这个问题了。 勇气有许多种,但一等功勋应该留给那些举世无双的人们的,他们单枪匹马,敢于面对整个社会,在最高法庭进行了宣判,而且整个社会都认为审判是合法和公正的时候,敢于大声疾呼正义。 伏尔泰清楚地知道,如果他敢于控告土鲁斯法庭合法但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大风暴就会降临,他象一个职业律师那样,精心准备自己的诉讼。他访问了卡拉斯家跑到瑞士的孩子。他给每个可能知道内情的人写信。他还雇用了辩护人来检查和修改他的结论,以免自己由于满腔怒火和义愤而丧失了理智。等他自己的根据有了把握,他就开始了这场战斗。 首先,伏尔泰推动每一个在法国有影响的人(他认识大部分人)给国务大臣写信,要求修正卡拉斯案件。然后他开始寻找卡拉斯的遗孀,找到她以后,又慷慨解囊把她带到巴黎,雇用了一个最有名的律师照看她。这个女人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了。她呆呆地祈祷要在她死之前把女儿们从修道院里领出来。除此之外,她再没有任何希望。 然后,伏尔泰又和卡拉斯的信奉天主教的儿子取得了联系,帮助他逃出学校,到日内瓦找他。最后,他把所有的事实以题为《关于卡拉斯家庭的最原始材料》的小册子出版了,这个小册于由悲剧的幸存者们的书信组成,一点也没有涉及伏尔泰自己。 后来,在修改这个案件过程中,伏尔泰还是审慎地躲在幕后,但是他成功地策划了这场宣传战,不久卡拉斯家的诉讼就成为欧洲所有国家所有家庭关心的事情,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英格兰国王和俄国的沙皇)都为帮助被告而捐款。 最后伏尔泰打了一生中最艰苦的一仗,并取得了胜利。

61、1726年-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62、(1)冯梦龙.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63、反对和抨击天主教,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天主教统治。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64、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并天下人都认为公正的自然法律。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另一类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他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公正观念上奠定了法律基础。

65、理性主义是伏尔泰在进行史学研究时所恪守的准则,这也使他的史学研究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比如过于广博和总体的历史眼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大而无当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占据着时代的制高点就对前人妄加指责。伏尔泰的史学思想可谓影响深远,随后的一大批西方历史学家都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66、(3)伏尔泰.风俗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7、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68、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69、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不同,他的史学著作渗透着唯心主义历史观。因为他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对谬误、特别是对宗教狂热的斗争史,尤其是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鄙视底层人民的主体地位,以至认为“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相当片面而保守。

70、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促成了黄金时代到来。

71、《风俗论》(全三册):一本记述罗马帝国覆亡后的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

72、情节四:风流倜傥的俊俏少年楚王孙来访,拜过庄生灵堂,请田氏相见。经过初次的推辞后,田氏答应与楚王孙相见,一见便已倾心。半月后竟主动向楚王孙请婚,并答应其所有条件,将亡夫棺材移至屋外。查第格的朋友加陶当夜来访,阿曹拉与之相对痛哭。次日“哭声稍止”,两人共进午餐,加陶告诉阿曹拉查第格将大部分家私送给他,并邀约阿曹拉与他一起享受这笔财产,阿曹拉听着“哭了,恼了,慢慢的缓和了”。晚饭时,两人谈得更加亲密,阿曹拉在加陶身上看到了亡夫没有的优点…… 

73、伏尔泰也许不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家,但是他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哲学家。

74、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75、我提供这个不足挂齿的解释,是因为善于做大量宣传的最伟大的学者伏尔泰,有时不择手段地利用了人们思想上的空虚,因而经常受到抨击。也许他的手法并不总是那么高明,但是那些因他而得救的人或许不这么看。 进一步来说,就象检验要通过品尝一样,对伏尔泰这样的人的成功或失败也应该根据他究竟为他的同胞们做了些什么贡献来评定,而不是他所喜欢的衣服、玩笑或糊墙纸。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