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精选67句集锦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精选67句集锦

admin 2023-05-05 10:49 句子大全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

1、上任后不久的一天,程颢书写了“视民如伤”四字,让人制成匾额,悬挂于县堂之上。有人不解其义,程颢解释说:“‘视民如伤’源于《春秋左氏传》:‘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意思是,尊重百姓,恐惊动打扰则国家有福;轻视百姓,视民如泥土小草,任意践踏,则国必亡。”说完后,程颢又再次打量着县堂上挂的“视民如伤”的匾额,叹了一口气说:“颢常愧于此四字”。

2、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3、程母很重视对孩子进行诗赋教育,通过诗词歌赋的吟诵陶冶心灵。二程六岁时,程母就让他们背诵诗词。在诗词歌赋方面程颢别有天赋。十岁时,就能写诗了。有一天,母亲给他讲晋朝廉吏吴隐之写《酌贪泉》诗的故事。吴隐之赴广东上任的时候,路过石门这个地方,见到一处泉水,当地人叫贪泉,一般官员是不喝的。说是喝了之后,就会变贪。吴隐之却喝了,并写了《酌贪泉》诗:

4、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5、公元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

6、程颢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还是一位精通治道的地方官;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

7、〔析赏〕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写闲散日子的从容、逍遥、快乐。无挂无愁,每天都睡到日头高高的。

8、她还经常对二程说:在人的成长中“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意思是害怕他们不能经受住挫折、失败的考验,倒不害怕他们不会张扬。要做到能伸能屈。二程后来的经历尽管曲折坎坷,但他们经受住了逆境的考验,矢志不逾地研究理学,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9、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10、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1、如果再简要地总结一下,全诗似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12、公元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二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13、“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14、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15、程颢之所以有如此境界,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有关。他少时曾随周敦颐问学,周敦颐引导他思考一个问题:“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喝着木瓢中的清水,没有枕头时就蜷起手臂休息,但他们十分快乐。请问他们乐在何处?”这个问题即“孔颜乐处”。程颢经过思考,认为孔子、颜回之所以快乐,并非贫苦本身使人快乐,而是求道使他们快乐。当一个人勤勉学习、追求真理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是快乐的、精神就是富足的,他就会忘记生活的艰辛。哪怕出身贫苦,他也能尘视名利,拥有高拔流俗的人格。懂得了这一点,程颢逐渐成为一个圣人。据史料记载,程颢修养有道,什么事情都心平气和,门人、友人与他相交数十年从未见他有急厉之色。所以,他才能在云淡风轻的春日,信步穿过花柳陌上,获得内心的极大快乐!

16、每当政务闲睱时,在每一年的秋末冬初,程颢常常叫上随身的跟班,到乡间野村去私访,踏着暖暖的秋阳,程颢走进乡间学校,有时伫立在教室外,听学生们“之乎者也”的颂读声,有时兴之所至,走进教室,“还亲为句读”。当他发现一些误人子弟的教师时,则不留情面,进行更换。

17、这时邵雍对老者说道:“不才,我也会拆字,你来写一个。”正当老者要写的时候,邵雍心里一惊,拦住老者笑着说:“此时,你手扶山石立在这,便是一个字,左人右山这是一个“仙”字,有幸得见仙家,邵雍有礼了”。说着邵雍就一揖地行礼。这时老者一愣,哈哈大笑道:“苦研死经三十载,不似赤竹扫心宅。堪破世间穷通理,一身道行求自在。”说完就消失在原地,此时的邵雍大彻大悟。后来这位老者又送给邵雍一本书,邵雍拜读三年,才将这本书全部参透,终于有所成就,后来因为卜卦精准而闻名于洛阳城外。

18、1963年这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伊川县人民政府拨款对邵雍墓进行修整。

19、二程创立的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中、正、诚、敬、恕”立身处世原则,“公、德、仁、顺、和”治国理政之道和义利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一些经典格言(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天理难容等)已融入人们的思想,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20、朱熹:“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21、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22、《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23、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24、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011年12月25日),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25、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26、邵雍墓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墓地坐北面南,南北长89米,东西宽48米。墓冢高2米,周围砖砌八角墙。冢前有墓碑,上书“宋儒先生康节邵夫子墓”。另有券棚式享堂3间、石牌坊1座。墓前石牌坊系清乾隆十七年(1742)嵩县知县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此外,邵雍墓还保留有明清民国时重修碑记三方。

27、《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蛑匦卤啻巍

28、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

29、我心中的快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它不随外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一种自得其乐的乐。无论外界云淡风轻,还是阴云密布,我一直都会保持着我的快乐和本色。这种不随外境变化的快乐,岂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呢?常人看到我这个当官的中年人出来春游,还以为我是像小孩子那样贪恋春色而来偷闲的,其实他们怎能理解我啊!

30、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31、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32、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33、时人:与我同时的人,与我同样在踏春的人,或者可以广泛理解为「世人」,世上的其他人。

34、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

35、公元1489年(明成化二十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36、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37、《郊行即事》年代:宋作者: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38、云淡风轻:现在已经是习语,既可形容天气晴好、微风拂面,也可形容人的心情轻松愉悦、没有烦恼。这四个字既说明了当日天气晴好,也说明作者当时心情愉悦。

39、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40、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 邵雍悟到了伏羲八卦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态,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4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42、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才著意,便是有个私心。

43、想一想,有郁郁葱葱的青山,有清澈的小溪叮咚叮咚地流淌,或者还能听到几声轻脆的鸟鸣,路旁有红艳的枫叶,天上有洁白的云朵,漫步在一条铺着鹅卵石的路上,还有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在身上,多美的感受。

44、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 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45、圣人的道理,平坦得就像大路一样,学者苦于不能得其人门的要领。

46、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 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47、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48、声韵和格律是古诗文的关键,所以必须出声诵读,再进入文本的讲解。可能现在你还不能从四声中有明显的感受,也没关系,只要每次读诗之前标出平仄、入声和韵脚,在诵读时表现出「平长仄短」的原则,读得越多就会越有感觉了。

49、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0、程颢任御史,却比较执拗、较真,他常常像以诲人不倦的态度,直言数落宋神宗,不厌其烦。然而他不厌其烦,有些侍从却大厌其烦,某日午餐时间已过,程颢仍旧絮叨述说,宋神宗饥肠辘辘,又不好明言。侍从便正色对程颢说:“御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还没吃午饭呢!程颢这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出来。一时传为美谈

51、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5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3、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

54、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

55、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56、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妙处是作家身份多样。自帝王将相,至普通文士,乃至方外、闺秀,莫不有诗。北宋理学兴起后,理学家就成为古代作家中非常特殊的一类,他们除了日常涵养性情、格物致知外,随手拈出的诗文也别具风味。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以推崇“莲”的君子人格而高标盖世,其弟子程颢同样以理学家的口吻写诗,新人耳目。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后居于洛阳讲学。哲宗即位,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弟弟程颐早年一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他们同为理学奠基人。程颢著有《明道先生文集》,兄弟二人的著作又合编为《二程全书》。他的这首《春日偶成》就是一幅理学家的“肖像图”,被收入《千家诗》而广为人知。

57、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58、谈到测算未来与过去,我国才最具有发言权。对于起卦占卜术,从古至今我国出现的流派数不胜数,有蓍草法、金钱法、铁板神数、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等。对于梅花易数,又叫梅花心易,根据天道运行的规律,也就是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起卦。

59、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但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60、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61、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

62、诗题为《春日偶成》,说明它并非作者坐于书斋里的精心打磨之作,而是游春过程中的随见随感。读罢全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真情流露,而无为文造情之感。开篇二句,画出了作者的游春经历,又暗示出作者的君子人格。理学家讲求修身养性,“云淡风轻”就是作者胸次充盈、光风霁月的诗意呈现。

63、君子教育学生是有次序的,先从小的、近的事情和道理教导他们,然后再从大的、远的事情和道理教导他们。

64、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65、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66、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