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巴金简介资料20字精选89句集锦

巴金简介资料20字精选89句集锦

admin 2023-05-23 02:18 句子大全

巴金简介资料20字

1、  我决定把我收藏和使用的外文书刊百分之八十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准备六年内移交完毕,最近先交出关于性科学(sexology)的英、德、法、日文著作(作者:H.Ellis,M.Hirschfeld,I.Bloch,W.Stekel等)和限定版英、德文本《天方夜谭》、《十日谈》等两百多册。

2、(14) 臧克家:《建个文学馆,好!》,《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3、(37) 黄裳:《二十年后再说“珠还”——写在新版《珠还记幸》重印之前》,《珠还记幸》修订本第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4、巴金第二次来泉州是1932年4月,住在黎明高中的姐妹学校平民中学教务主任叶非英宿舍里,时仅十天。写完了小说《雨》第五章的后半部分,还到浮桥外高山村探望一位被封建婚姻制度逼疯的姑娘,又采访他所知晓的朋友郭安仁的不幸爱情经历,积累创作素材,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为后来创作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作了准备。巴金第三次来泉州是在1933年5月,在往广东新会的途中到泉州住了一个星期,也是住在平民中学。后两次来泉州,他又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吴朗西、陆蠡(陆圣泉)等。这些朋友为他后来事业的开创帮助很大。例如1935年5月,吴朗西、任禅、丽尼在上海筹资成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邀请在日本的巴金回上海任该出版社的总编辑。

5、 美国刊物《到自由之路》1924年到1932年合订本一册。

6、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

7、对于正在推进中的中国现代化事业,巴金认为精神的现代化更不容忽视:“点着火柴烧毁历史资料的人今天还是有的;以为买进了最新的机器就买进了一切的人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人相信我们需要加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文学,认识中国人民的心灵美。我们有一个丰富的矿藏,为什么不建设起来好好地开采呢?”(9)这等于说文学馆从设想中就不仅仅是史料保藏的“仓库”,它是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史和文学史联系在一起。

8、李尧棠在法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受法国留学生活的深远影响却记录在了巴金的作品中。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 

9、时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泉州市“复办黎明”行动开始。1981年成立了“黎明学园”,1984年成立了“黎明大学”,均推巴金为名誉董事长。巴金都很乐意地接受,并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多次向学校赠书表示对这一请求的回应。从1982年到90年代中期,他赠书11批,共7000多册。每本赠书他都要亲笔题签和盖有藏书印章。1988年8月,黎明大学正式建立“巴金文学研究所”,同时创办不定期出版的内部资料性刊物《巴金文学研究资料》,这是我国大陆第一份巴金研究的专门性资料。当时黎明大学的创办人、校长梁披云为该研究所题词:“从巴金的人研究巴金的文,从巴金的文研究巴金的人。”该研究所成为黎明大学师生利用好巴金文化资源、探究巴金文学财富的一个平台,也是学校直接与巴金联系感情的平台。从此,校领导和研究所工作人员经常利用各种时机拜访巴金,向他介绍学校的情况,也表达师生对他的敬意和感谢,直到他永别人世为止。

10、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成都, 四川,人,出生于嘉兴, 浙江巴金,本名李尧棠,又名佩竿,吉利、黑浪、春风等。又名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无d派,巴金于1904年11月出生于成都, 四川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之后,巴金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 南京等地学习,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写的《随想录》,内容简单,感情真挚,充满了作者的自责和自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1、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备注项请注明“稿费”,以便登收

12、也许周立民命中注定与文学有缘,与巴金有缘。他在读中学时就狂爱文学,接触到巴金的作品,并给巴金写信。

13、我在搁笔之前还想促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我向姜德明谈过,他来信说你也赞成,不妨请你鼓吹一下。我除捐赠资料外,还可以捐点钱,我看由作协来创办最好,政府拨给一所房屋就行了。搜集资料,供给资料,人不在多,作协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领导。所有作家的材料都收,不作评论,只向中外研究人员供应材料,收手续费。你看怎样?(18)

14、(31) 罗荪1983年2月27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6页。

15、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

16、别无选择,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罗荪向巴金汇报:“文学馆的事已作了布置,下周将去访乔木同志,拟一面修缮,一面着手收集资料,并住进人员,订出进度规划,积极进行。”(31)随后,罗荪又向巴金详细叙述由张光年支持的中国作协d组会关于现代文学馆面临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商请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方案,“拟订了修建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修缮三两个院落,第二步清除火烧场,修建第五个院子,第三步修建第六个院子”还有专门修建一个文物资料存放处……”(32)

17、得来信后,我曾与光年、周扬同志讲到这事,他们十分赞成还自告奋勇,必要时他将去活动一所房屋,以作馆址,需要先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我想总要促成此事。(19)

18、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

19、如今,黎明大学通过每年举办“巴金文化节”,建设“巴金赠书特藏室”和在《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中开辟“巴金研究”专栏等举措,着力打造巴金文化品牌。巴金与泉州的情缘以及巴金一生所留给世人的著述,是泉州这座东亚文化之都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0、1981年3月27日,中国作协主席茅盾逝世,4月20日中国作协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巴金被选为主席团代理主席,在这次会议上,现代文学馆的筹建问题也列入议程。当年10月13日中国作协召开主席团会议,会议由巴金主持,“会议还听取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工作的汇报。由巴金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获得了各方面的响应和支持。将要建设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具有国家档案馆的性质。它将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和若干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资料、研究中心。巴金已捐献15万元作为建馆基金。他表示还将继续为文学馆募集基金,促进文学馆早日建成。”(22)开会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接见巴金、张光年、贺敬之、朱子奇等人,他也对文学馆的筹建寄予希望,后来的新闻报道中说:“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同志1980年倡议的。1981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作家协会筹备。胡耀邦同志在一次接见巴金等同志时,对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表示热情关怀和支持,并作了重要指示,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会议决定由巴金、谢冰心、曹禺、严文井、唐弢、王瑶、冯牧、孔罗荪、张僖9人组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委员会’,孔罗荪任主任委员。”(23)——这则报道中确认了:现代文学馆的筹建在1981年得到中宣部的正式审批;在这次主席团会议上,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委员会组成,它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展开,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21、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22、从一个设想,到一代作家共同呼吁,再到筚路蓝缕中梦想实现,中国现代文学馆从创立到发展,可见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自己信念的不懈努力,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践行理想的一个成功样本。

23、1926年5月,诗人梁宗岱在巴黎送给邵洵美一本卢梭的《忏悔录》,书的环衬页上,有梁宗岱的题词:“洵美由英归国,道经巴黎,以此持赠,并藉以寄我火热的相思于祖国也。宗岱一九二二一法京。”抗战时期,这本书在重庆为巴金所得,并一直珍藏,晚年捐给上海图书馆。一本书,三位中国现代作家,这也算是一段饶有兴趣的佳话。

24、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迎合、攀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25、 英文《自由》月刊1886年到1927年合订本二大册,有残缺。

26、这是巴金与邵洵美的“隔空”交往,在1930年代,他们同在上海,是否有过面对面的接触呢?1936年2月出版的《六艺》杂志中有一幅鲁少飞画的《文坛茶话图》,上面“坐在主人地位的是著名的孟尝君邵洵美”,邵洵美请客不是稀奇事,他能否请座中诸人才是一个问题。退一步讲,即便是在画家设计的虚拟场景中,巴金和鲁迅也是站在离邵氏很远的另一端。巴金和邵洵美,显然不在一个朋友圈内,不过,他们的朋友圈中却有不少共同的朋友,如此说来,两个人能否相遇呢?我只能说有这个机会,可是我还没有找到具体证据。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傅彦长日记中,对三十年代上海文人的交游情况记载甚多,其中涉及邵洵美之处很多,谈到巴金的也有。可是,关于两个人碰面,只有一次疑似的记载。那是1932年7月17日日记:“到新雅、中社、海青,遇王礼锡、徐仲年、钟独清、荣玉立、邵洵美、谢寿康、徐悲鸿、陈抱汪亚尘、陈春随、华林、田汉、李宝泉、关紫兰、火雪明、巴金、索非、徐调孚、曾仲鸣、吴曙天、钱君匋、顾均正、孙福熙、章衣萍、周乐山等。”(《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1期)那一天,傅彦长是去了三个地方遇到这些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是分别在三个地方,而非同一处。他的日记中,记载过巴金的一次请客:“到界路中国银行、安乐园、南京影戏院、新雅(晚餐,巴金请,列席者林微音、叶秋原、李青崖)、大华跳舞厅(林、叶两人同往)。”(1933年3月6日日记,《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5期)这里有好几位都同邵洵美来往很多,但是巴金请客名单中偏偏没有邵洵美。或许可以判断,两个人即便平日里有来往,也算不上比较密切的朋友。不过,邵洵美在文章中曾提到巴金和他编辑的图书。谈文学批评时,他说:“譬如茅盾或是巴金的一部小说,作者的抱负一定非凡,但是经批评家一说它是在要暴露某一阶级的罪状,或是在要显示某一阶级的功劳时,它的意义便确定了,便有了限止了,它便死了。”(《伟大的晦涩》,《一个人的谈话》第15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7月版)谈到沈从文的《八骏图》,邵洵美说,此书是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的,“这书装潢很幽雅,尺寸也可爱,足见编辑丛书的巴金先生的趣味”(《不朽的故事》,《一个人的谈话》第115页)。

27、1982年5月,筹建中的文学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巴金在给罗荪的信上说:“乔木同志也有信来。房子问题解决,文学馆可以开办了。”(28)胡乔木亲自致信巴金,是为巴金释忧,大家都知道巴金在为此事挂心。筹委会成立一年后,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于北京万寿寺西院正式挂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前往祝贺,亲自为它挂牌,前往祝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成立的还有:周扬、贺敬之、华楠、王政柱、刘导生、张大中、刘白羽、艾青、曹禺等。(29)这个临时馆址是在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等各方面协调下才解决的,然而,它并非最理想的保存资料的地方。有人曾描述当时的状况:“万寿寺西院是明清时代的遗物,曾为慈禧的驻跸之地,园林式的多重院落,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五千,而使用面积又递减一半。房屋是砖木结构,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断壁残垣,枯树荒草,令人触目惊心。院内有几处用房尚被占住,麻烦层出不穷。文学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支援下挺身去应付面临的重重困难和考验了。”(30)

28、——《奉献——记巴金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图书》

29、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四批图书资料29册(件)。

30、20多年后,周立民进驻到巴金的家,成为巴金故居的负责人,并在巴金的家中,找到了自己当年写给巴金的信和贺卡。

31、考虑再我觉得成立现代文学资料馆比较有意义。我愿意捐献一笔钱(大约十万吧)和一些书刊、材料。只求政府拨给一所房子。收也好,放也好,这样的资料馆什么时候也需要。它只是一个资料中心,对哪一派都无妨碍。而且有了它,对旅游也有好处,还可以吸引外国的研究者。资料馆可以保存一些珍贵的材料如照片、信札之类。(21)

32、当时很多有文化眼光的领导的支持是文学馆得以建成的重要保障:

33、关于文学馆的事,我同光年同志研究了,现在领导上还是比较重视,冯文彬同志提议先由北京市拨一所房子作为过渡之用,年过后就需要自己去跑、去催,否则仍然是一纸空文。地方是北京原国际俱乐部(在东交民巷),抓紧一点也许能给,这样可以先有落脚之处,便可着手工作了。叶老的字已经写好了,我将去取来,先把招牌做好挂起来,其他一些准备工作,都将逐渐开始做起来了,还想向各省市文联作协发信请协助搜集有关资料。您有什么意见,望随时示知。(26)

34、随后,多次在网上看到周立民的文学评论作品。彼时,周立民已经是上海作协的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

35、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36、当时巴金就住在黎明高中校内吴克刚的寝室里,在这段期间内他结识了陈范予、林憾庐、丽尼(郭安仁)、叶非英等多位新朋友。这些人精神蓬勃、工作认真、热情好客,充满了人生的理想,这使巴金深受人格感染和生活启迪。此时巴金除了帮助做点校务和交友外,还继续把精力用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上。如为爱罗先珂的童话集《幸福的船》的编辑出版写了序言,翻译了法国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的著作《何为财产》下半部,酝酿构思小说《新生》等。

37、研讨会举办地的选择,并非刻意,却也不无机缘,比如河北师范大学,其前身是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国文系,在他的教师队伍中,我发现了曹禺、萧乾的名字,人所共知,曹禺是巴金关系最为密切的朋友之一。七十多年前,一位来自河北的文学青年,虽然与巴金素昧平生,却十分信任他,将自己的稿子寄给了巴金,在抗战的烽火里,巴金先生亲自编辑、出版了它,这位文学青年叫田涛,晚年他又定居故乡,直至2002年才去世。他曾经担任过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与巴金保持着终生的友谊。  

38、(25) 罗荪1981年7月14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39、  1982年,巴老又向上图赠送自己所藏的西文、俄文图书2294册,其中包括著名音乐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传记、生平资料,以及音乐进修用书;戏剧、编剧、管弦学等方面的参考书,大都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版本。

40、这是巴金先生给我的第二封信。1961年6月18日,我覆了他5月27日的来信,他在百忙中,很快就又给了我以回信。4月中旬返国后,巴老于北京、上海小作逗留,6月初偕夫人萧珊同去杭州住进花港招待所,小休大约三个星期并写作有关访日的文章(散文)《我们永远站在一起》、《从镰仓带回来的照片》以及朝鲜战争题材的散文与小说《团圆》,公私事务都是很忙碌的。但除了邮政上的往来费时(约花二十天),他大约在收信的一周内就给我写了这封回信。可见他办事态度的认真。……… 

41、大连新闻圈里熟悉周立民的人渐渐发现,周立民近几年的谈话已发生了质的飞跃,每每会将听者带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现在的小周绝非等闲之辈。”言外之意,周立民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42、(10) 巴金1980年11月1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5页。

43、巴金,男,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44、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45、这是巴金先生写给我的第25封信,是1965年4月20日所写的。巴老自从1930年第一次游西湖,在一个月夜漫步欣赏三潭印月之后,就喜欢上杭州西湖的了,他时常到杭州去小休及蕴醸写作。1930年到1937年,巴老几乎每年都去杭州,而且习惯在清明后去游西湖。同去的曾有他的三个李尧林、妻子萧珊、好友作家陆蠡、郭安仁和黎烈文、方令孺等,杭州和杭州的西湖实在给了巴老太多的温馨回忆。六十年代,从1960年到1966年,巴老也每年都到杭州。他在《真话集》所收的《怀念方令孺大姐》一文中,对此次赴杭州的生活情况,有所描述。当时,“南国出版社”因《作家巴金》一书销路奇佳,又约我写《作家冰心》。我知道巴老跟冰心先生相当熟络,而冰心先生的生平活动资料,外传甚少,所以我便求助于巴老。巴老为此作了复信。巴老在这一年中,除了赴北京出戏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外,还从事许多社交及人民外交事务。正如他后来感叹的:“这些年我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像是一个旧社会里的吹鼓手,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拉我去吹吹打打……”

46、周立民出身农村,初中时,他即开始了大量的文学阅读,尽管父母曾因为担心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并不鼓励他看太多的课外书,他显然没那么听话。《红楼梦》、鲁迅的《朝花夕拾》、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文学期刊《收获》、《人民文学》《随笔》《散文世界》……这些东西滋养了周立民的少年时代。

47、更为珍贵的是,燕赵大地上也曾留下巴金一家的足迹。五十六年前,也就是1960年的8月,巴金一家曾在北戴河小住。1949年以后,巴金事务繁忙,写作任务不断,虽然像沈从文所说,在天上飞来飞去,可是,与家人一同外出度假的机会寥寥可数。只有黄山、杭州、广州、海南、山西等有限的几次,而1960年之夏的北戴河之行,是他们全家人最珍贵、最欢乐的记忆之一。六年后的夏天,他不再享有自由出行的机会;接着之后的六年,也是一个夏天,巴金夫人萧珊在医院中病逝,年仅五十五岁。这个家庭不再完整,也永远失去了完整度假的机会。  

48、(7)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49、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

50、图:巴金保存的一帧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正门照片

5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52、1929年,泉州办起一所男女同校的新式学堂——黎明高中。这所学堂结集着一批热心教育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激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巴金当时刚从法国访学归来,深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启蒙,又接受过域外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激进思想,与这批人一拍即合。当时黎明高中有两位与巴金在法国访学时的同室好友,一位是后来接梁披云为校长的吴克刚,还有一位是教师卫惠林。应校长吴克刚的邀请,巴金于1930年八月来到泉州,住了一个多月。

53、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4、余思牧手稿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家庭史”、“爱国的巴金”

55、来蓉20多年,对于巴金先生,却少有关注,只是停留在成名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雾·雨·电”,作为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很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意外发现,聚知斋却有这么多关于先生的藏书,仔细看了看,居然是巴金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连书信,恋爱史,以及成名作,选集等,几乎都囊括了。

56、(23)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57、(8)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439页。

58、(9)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59、(30) 刘麟:《巴金的最后一件工作》,《文学的怀旧》第134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9月版。

60、而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国文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石。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把杂文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并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宝库!

61、(18) 巴金1981年1月21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62、——《奉献——记巴金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图书》

63、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二批图书资料131册(件)。

64、周立民,1973年生,庄河青堆子人,1992年考入大连大学中文系。1996年毕业后去公安系统工作,“以为这个岗位会为日后的小说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1999年调入大连日报社周刊部工作。2002年考取复旦大学著名作家陈思和教授的硕博连读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市作协工作。

65、巴金三次泉州之行,为他创作的一些散文和小说提供了不少素材。他的散文《黑土》、《南国的梦》、《月夜》里所描写的闽南山地的红土壤、茂盛的龙眼树、明亮的阳光、过海的小火轮,坐着筏子在海上看星星,吃着一大把一大把的龙眼,生长着龙舌兰的颓垣,大榕树繁茂的枝叶等等都是描写泉州的风土人情。他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所描写的不幸命运青年女子的悲惨婚姻;小说《雨》、《电》、《星》、《火》的人物塑造和情节也多数来自泉州采风的素材。

66、1988年2月9日上午8时24分,叶圣陶先生在北京医院辞世。巴金在口授唁电中说:“病中惊悉叶圣老逝世,不胜哀悼。谨电吊唁,并致慰问。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他以身作则,给我指出为文、为人的道路;他的正直、善良、诚恳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巴金1988年2月18日”。1986年,巴金在《我的责任编辑》中,记述了他与叶圣老的友谊。巴金在文中说,我的第一本小说《灭亡》是经叶圣陶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他是我“一生的责任编辑。我的意思是——写作和做人都包括在内。”他还是“我的老师”。巴金和冰心有着七十年深厚的友谊,彼此精神上的扶持一直延续到耄耋之年。在巴金心目中,冰心永远是最亲爱的大姐,冰心心里燃烧的爱之歌,也总是给急切于忧国忧民而备尝苦难的巴金以力量和慰藉。

67、1980年8月15日,巴金访问瑞典归来在北京居停期间又见到姜德明,他再次提起文学馆的事情:“‘原来我也想过,是不是由作家们出一点稿费支持一下,这也是作家们都很关心的事。后来周扬同志说,还是由公家来办吧。’巴老以为只要有了房子就好办了,馆内的书刊杂志,谁若需要提供的话,请出一点手续费就好了。他又说,有个朋友准备写文章要为文学馆呼吁了,让我也考虑写文章。”(3)巴金已与周扬等领导沟通过,此时创办文学馆的想法已趋成熟。

68、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69、(2024晨 于河北师大观和国际酒店初稿)

70、地点:徐家汇地铁站5号口附近的“上海地铁文化艺术长廊”

71、罗荪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主编,是巴金与中国作协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巴金关于文学馆设想最为切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在文学馆的提出、筹建和规划中,他起到关键作用。除了他之外,巴金的那些老友们在那时候和以后的岁月中也都为文学馆贡献了力量,他们中有代为呼吁的,有捐赠资料的,还有为文学馆募集资金的。在这些人中间有茅盾、夏衍、冰心、李健吾、唐弢、萧乾、汝龙、辛笛……这是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全力支持下,巴金的设想越来越接近目标。

72、人生需要导师,周立民坦言,当时,他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是这些人生导师将他一步步引入到一个巴金研究的殿堂。

73、此文写于1980年12月27日,次日在为《创作回忆录》所写的《后记》中,他再次呼吁:“出版这本小书,我有一个愿望:我的声音不论是微弱或者响亮,它是在替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出现喝道。让这样一所资料馆早日建立起来!”(5)

74、趁自己还年轻,给自己一个机会。努力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75、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任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

76、贾平凹说: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7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月,巴金从他丰富藏书中挑选出一批图书作为马年礼物赠送给上海图书馆。此举被新闻界誉为“社会新风尚之倡导”。这批图书共计1678册,分为俄、英、日、德、法等文种。其中1890~1904年间陆续出版的82卷本俄国《百科辞典》,有巴老本人作品《家》、《春》、《秋》的俄文版本,有1906年的《基督福音辞典》,还有大量旧版本的传纪、丛书和《尼泊尔语词典》等较为冷门的小语种工具书,为上海图书馆充实了一批可贵的馆藏。

78、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79、 读了您的信深受感动,多次提到文学馆能早日实现,我在作协的书记处会上也一再提出,现在是领导上十分重视,除了胡耀邦同志、习仲勋同志、乔木同志外,冯文彬同志也很重视……

80、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81、(4) 巴金:《关于〈寒夜〉》,《巴金全集》第20卷第701—70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

82、1994年,周立民读大“李辉等人在北京组织召开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我,那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周立民当时是与会的唯一一位大学生。就是在那次会上,周立民第一次见到了通信几年的陈思和教授。

83、如今,周立民在文学研究方面已经崭露头角,在《收获》《万象》等著名文学期刊,都有周立民的专栏。今年《收获》杂志的专栏“星水微茫”约请周立民写两万字的文章,主要写老一辈的文化人,“为了这每期两万字,我需要读200万字。”

84、余思牧手稿 “纯真的友谊—叶圣陶、冰心和巴金之间”

85、冰心 “巴金年谱简编“题签“与“巴金年谱长编“题签 剪报资料

86、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作家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完成和发展。倘使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幸福,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4)

87、姜德明后来把他们的谈话内容写进文章发表,这一次谈话,可能是巴金最早向友人透露建立类似文学馆这样一个“单位”的设想。历史地看,我们不能不敬佩巴金的敏锐,他的资料保存、搜集的意识走在了大多数作家和学者的前面。1979年巴金访问法国、1980年访问日本,在海外,他看到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的热情,这与国内刚刚结束的文化浩劫中被当作“毒草”恰成对照。他还看到一份资料,讲日本东京有一家近代文学馆是靠作家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行动起来建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呢?

88、——巴金1981年5月19日致北京图书馆信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