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精选67句集锦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精选67句集锦

admin 2023-03-09 09:00 经典句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

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2、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解大的仇怨必有余怨难消), 安可以为善(怎么可能达到善始善终)? 是以圣人执左契(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 而不责于人(但不会因此强迫人偿还)。 故有德司契(所以有德之人只会用契约来明确责任), 无德司彻(无德之人却利用契约来彻底击倒对方)。 天道无亲(天道对万物都一视同仁而无亲无疏), 常与善人(永远与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人同行)。 

3、  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天下人都认为我讲的道太大了,似乎跟什么都不一样。正因为它太大,所以才与其他物不同。如果像个什么具体东西,它早就变得微小了。我有三条原则,我掌握着它们并保持经常运用它们:一是柔弱,二是无为,三是不居于天下人之先。保持柔弱,所以才能勇猛;保持无为,所以才能有所为;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领。现在如果舍去柔弱,而只是争强好勇;舍去无为,而只求无所不为;舍去退让,而只求争先,结果只有死亡。保持弱静,靠它作战就能胜利,凭它守卫就能坚固。天要救助一个人,其办法就是让他处于柔弱状态。(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

6、民之饥(民众之所以饥饿),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 是以饥(因此民众才饥饿)。 民之难治(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 以其上之有为(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 是以难治(因此民众才难以治理)。 民之轻死(民众之所以轻视死亡), 以其上求生之厚(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 是以轻死(因此民众才轻视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只有不看重自己生命的人), 是贤于贵生(才比过于看重自己生命的人贤明)。

7、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8、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的空间,才有了车的价值;抟揉黏土制造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价值;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价值。所以说器物给人带来了便利,而器物的价值却是产生于拥有空间。

9、(解释) 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的祸患。为什么说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本来就是卑下的,得到它当然惊恐,失去它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重视己身就象重视大的祸患?我之所以会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以贵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以爱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

10、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

11、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

12、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13、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具有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美质,安然于众人所厌弃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是很接近道的准则。安居于很卑下的地位,思想深邃幽远,交往仁慈关爱,言语真实坦诚,为政清净廉明,做事德才兼备,行为择时而动。正因为他于世无争,所以没有灾祸。

14、会不定期的在社区开展公益经典读书会,响应全民阅读号召,让家长全面了解并参与进来,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家长亲身感知经典阅读的魅力。

15、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本源。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离开备有衣食的车子,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16、(解释)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8、(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19、(解释) 打算治理天下用妄为的办法,我看他是得不到什么的。天下诗歌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妄为的。妄为的人要失败,想据为己有的要丢失。所以一切事物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轻嘘的有急吹的,有强壮的有瘦弱的,有小挫的有全毁的。所以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措施。

20、(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21、(解释) 天下事物都有个开头儿,要把这个开头儿当作天下事物的根本。已经得知了万物的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还必须坚守着万物的根本,就一辈子没危险。塞着窟窿,关闭门户,终身不生疾病,敞开窟窿,济了他们的事,终身不可救治。观察细微叫做明,保持柔弱叫做强。用它的光亮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带来灾殃,这就是熟习常道。

22、(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23、教师资格证校长证园长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技工证等各种资格证的培训及办理

2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25、如果不是“王“而是“人“,则是为了说明人具有卓越位置,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然而,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出现较晚,不大可能出现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即便是战国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是强调君王要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而不是要抬高老百姓的政治地位。

26、《道德经》全文来看,“人“,如果作为老百姓解释,是把”人“放在一个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地位相对较低,也不可能与道、天、地平起平坐。

27、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28、科学“拟定菜单”,按需“自助点菜”,实践“因材施教”,助推“消化吸收”。

29、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物壮则老(万物强行壮大必然加速衰老), 谓之不道(可以说这不是大道自然规律), 不道早已(不合规律的事不能长久)。 

31、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

3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3、每天进行拜孔礼、尊师礼、用餐礼以及其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的行为习惯。

34、(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35、我组织的面对面诵读道德经线下活动,所采用的诵读版本,也是这一版。(见:轻松诵读《道德经》)

36、极力做到寡欲,彻底奉行无为。万物繁茂地生长起来,而我却在平静中观看着它们循环往复。万物纷纷纭纭,但最终都要返还到自己的初始状态。万物回归于初始状态就是静静地死亡,死亡后会再次拥有生命。这种生命的反复过程是永远不变的,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可以算是明智。不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几会遭遇到凶险灾难。懂得这一不变的真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正确看待理解一切,能够正确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根本,懂得了治国的根本,进而就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自然的规律,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灾祸。

37、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38、百姓受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苛捐杂税太重,所以受饿;百姓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恣意行事,任意妄为,所以难以统治;百姓不惧怕死亡,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太过于奢华,所以百姓不怕冒死一争。那些不一味追求享受的人,高明于养尊处优的人。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0、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41、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4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3、(解释)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44、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5、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8、天下万物都有一个起源始点,可以把这个起源看做万物的母体。掌握了这一根本,就可以凭此来了解万物的属性。认识了万物的属性,回头再坚守这一根本,就会终生没有危险。闭塞贪欲之门穴,终生不会遭受辛苦。放纵奢望,碌碌多为以求过多的外物,终生不得安宁。能洞察细微叫做明智,能保持柔弱叫做刚强。发挥长处,做到明智,不给自己招致灾祸,这就是遵循了大道。

49、(解释) 从出生到死亡。长命的占十分之短命的占十分之本来可以长命的,却过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因为想长命,生活过于优厚。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遭到杀伤。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到有死亡危险的地方去。

50、(解释)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51、懂得了,也不自满自夸,是修养很高的人的表现;不懂而装懂,是一种浅薄的病。如果能够把这种病看作病,因此就不会有病。圣人是不会有这种病的,是因为他把这种病当作病,所以他不去那样做。

52、活着不是靠泪水搏取同情,而是靠汗水获得掌声。

53、                         前言

54、(解释)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啬为好由于吝啬,可说成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可说成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这种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无法估计的力量,可以管理国家。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延长生命的道理。

55、(解释) 假如我有点知识,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却喜欢走捷径。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而穿着锦绣衣服,带着锋利宝剑,吃厌了精美饮食,占有过多的财富,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56、(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57、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58、 感恩邂逅与重逢,张梦帆汉服社366天与您同在!

59、《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60、“道”永远是无为的,然而却又成就了所有的事物。统治者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自我发育进展。在发育进展的过程中如果有欲望产生,我将用无声无形的“道”去镇抚他们,使之平静下来。无声无形的“道”镇抚住欲望,也就不会再有欲望滋生了。如果万物没有了欲望,都能归复平静,天下自然就会安宁了。

61、常用兵的人这样说过:“我不敢主动的进攻别人,而宁愿被动地防守;我不敢贸然前进一寸,而宁肯后让一尺。”这就是说,不要随便调动军队,不要随便决定开战,不要随便进攻敌人,不要随便使用兵器。用兵打仗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易与人交锋,轻易与人交锋就是违背了道。所以两军力量对等时往往是奋力抵御的一方获胜。

62、  第十章  [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6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5、善于行走的,不留印迹;善于言谈的,没有语病;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善于锁门的,不用关楗也能牢不可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也坚不可解。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教诲救人,所以没有被弃绝的人;总是善于关爱运用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些做法可以说是明智的。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衬托。不尊重他们的老师,不珍爱他们的衬托,即使是聪明的人这样做也是糊涂到家了。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

66、(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