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精选94句集锦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精选94句集锦

admin 2023-03-13 09:11 句子大全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2、  在教学理念上,晓庄也独树一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后人熟知的口号,陶行知在晓庄师范践行最多,他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社会改造的精神。所以,学生在这里拥有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干农活、看戏剧、学烧饭……

3、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4、对这段话的解释,最让我信服的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的解释。知行合一中的知,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知道,甚至不仅仅是认同,更重要的,是表里如真如不二。用玄妙一点的话说:就是意识与潜意识,毫无违逆之处。通常的人,大多做不到控制与统一自己的潜意识,所以才需要种种的修炼手段、静坐方法、修养功夫。

5、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7、立心天地,恒以一德,继承先贤之学,笃定一个时代信仰。(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8、运用知行合一工具,可以名利双收;可以现实应用,及时获利;可以名垂千古,史书留名。

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0、此后,他又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提出通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这“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1、    对“教学合一”,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一是老师的责任不是单纯的教,而在教学生学;二是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而定;三是老师需要一面教一面学。第一种和第二种是说老师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结合;第三种是说老师的教应该和老师的学相联系。

12、毛主席称赞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用四个字概括他为“万世师表”,董必武更是称赞其为“当今一圣人”

13、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4、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标签:作文经典上一篇:孰能无过前一句孰能无过前一句是什么下一篇:那一次,我哭了结尾那一次我哭了结尾知行合一到底什么意思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5、明代王守仁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命题。反对“知在行先”的说法,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即致吾心之良知;行,即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体是良知。

16、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学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关注及深思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17、解析:“知”:知识、理论。“行”:行动、稜事情、实践。“合一”:结合、统一。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知行合一是晚明学者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的核心思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有其十分合理的地方。归纳理解,知行合一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知;二是坐言起行的实践;三是所知与所行相统一。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也就是一个人要真诚真实,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知行合究竟是什么意思知行合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18、我们一旦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19、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

20、越加艰难的时局,使得陶行知不可能再有条件创办晓庄师范那样的基地,他唯有通过这些朴素而实用的制度,才能维系自己的教育理念——即便到了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他依旧没有忘记“教育救国”——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即是明证。

21、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其创新的思想犹如一根金钱,打破了人们对于偶像,迷信,教条的陈旧观念,使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了出来!

22、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3、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24、陶行知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杰出领导人和优秀代表,他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政团同盟(民盟的前身),在1945年10月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干事长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抗战胜利后负责民盟总部迁京委员会的工作,并负责筹建民盟南京市支部。曾任民盟重庆支部委员、南京市主委,民盟机关报《民主报》社论委员会委员,并创办了民盟重庆支部的刊物——《民主星期刊》。

25、“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26、    这些观点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行起来非常艰难。

27、陶行知认为中国学术缺乏一种科学的方法,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达到真正的“致知”。

28、  陶行知看到的中国现实是:“中国以农立国,一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五个住在乡村里。”这样的状况让他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着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29、第一点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

30、每一个懂得如何读书的人,就懂得如何利用所学来增进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生活的方式,并使生活充满意义与乐趣。—赫胥黎

31、  学生成为农民,自然放下身段,和周边的乡村连成一体,下意识地参与乡村建设。晓庄师范开办后不久,就在周围开办了平民学校、乡村医院——“改造社会”的口号,此时已经完全落实到行动中来。

32、  其时,五四运动席卷中国,陶行知的行动和思想为其赢得了不小的声名。1921年,蒋梦麟等人倡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聘为主任干事——中华教育改进社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教育改革团体,黄炎培、蔡元培、张伯苓、胡适等人均和该团体有紧密联系。陶行知到位后,大力推动科学教育普及、助力学制改革——这些他过去无法以个人之力完成的事情,现在改进社的帮助下都能从容践行。

33、    教育成果的考核标准,又仅限于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成绩,又何苦化费更大力气去学习、思考和探索呢。就连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很多都是表演课,甚至让一些“不配合老师的差学生”回避课堂。若陶公地下有知,必当为之泣血。

34、  陶行知此时已经认定教育改造是乡村改造的重要手段,他说:“我们要以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我们要与农人、小朋友做同志,要这样才可以发生很大很大的力量。”

35、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36、“心”的准备。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观察蜗牛的什么?准备怎样去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37、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教育向来以“个人崇拜”为主,派系群分,而陶行知是第一个冲破壁垒的人,更是第一个创立了完整教育体系与实践理念的人,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38、  “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d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1914年,23岁的陶行知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在毕业典礼上宣读论文《共和精义》。

39、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40、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41、  费正清说:“陶行知与政治当局的关系是矛盾的,他的乡村实验终于不能获得任何当权者的有效保护。陶行知和冯玉祥之间有一种隐秘的关系,这位‘基督教将军’是蒋介石的对手,钦佩并可能帮助晓庄学校的事业。蒋介石本人曾短暂地对晓庄学校的进展感兴趣,但在1930年下令关闭该校,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该校有社会方面激进的可能性。”

42、  生平:(1891—1946)本名陶文濬,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1934年,因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陶为徽州歙县人,幼时进入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师承传教士唐进贤。后经唐介绍,入读金陵大学。1917年,陶行知留美,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陶行知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相信,教育改造是中国社会改造最为有效之道。1927年至1930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外的晓庄师范践行这一理论,取得极大成功。

43、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44、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余姚(现在属浙江)人,因为曾经筑室于绍兴的阳明洞,所以世人称他为"阳明先生"。他死后三十九年,在1567年,皇帝追封新建侯,谥文成,给了极高的荣誉。

45、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46、在外人看来,曾经吃过黄油面包并当过多年大学教授,来到晓庄以后,脱去西装革履、长袍马褂,与师生共甘苦,同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正是陶行知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举动,却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47、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王阳明心学复兴史,陶行知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心学”崇尚者与实践者,陶行知倾尽30载的时光研究、演说、实践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48、    “知”,人们顶多理解为学习知识,而“行”,可能会被视为影响学习的“不安定因素”,遭到排斥和抗拒。从老师到学生,都会担心因为“行动”影响“成绩”,会挨众人的批评。

49、爱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个重要思想“教学合一”,在我看来,教与学的融合,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教师要爱上自己的所教学科。爱上它才能从心底想着把这份对学科的爱传递出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自我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去学习,把老师教的方法与自己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老师学的更多,于我而言,爱上所教学科,才会本能的去充实,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发芬芳,唯有爱自己的学科才会让学生体会你有这份爱,跟随老师的脚步,逐步爱上你,爱上这门学科。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爱溢于言表,教育理论便是最好的印证。乔利荣老师暑期让学生制作日历,看着孩子一个个精美的手工日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爱着这份事业,才会想着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温暖孩子的小学生活。

50、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1、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52、   最后,陶先⽣⽤“先⽣须⼀⾯教⼀⾯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个⽹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常快,学⽣可以通过⽹络获得许多的知识,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作为⽼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的知识⾯,不断地丰富⾃⼰的内涵,才能满⾜学⽣的求知欲。⼀个有着⼴博知识的⽼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个故步⾃封,不思进取的教师,他的课堂会⽇渐单调、陈旧。

53、第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54、(释义)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55、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56、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必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爱的教育,作为工作室的学员,一直深受乔利荣老师教温暖的数学影响。爱无处不在,爱温暖童心。

57、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

58、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他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59、    至今, 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要求,仍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实践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我们现在所有教学法的苍白,在很大程度上说,都与我们没有很好的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有关。

60、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61、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62、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6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64、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65、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66、      其实,他的这句名言还要列出下半句才能完整体现他的教育思想。

67、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6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69、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70、    过分的考试把宝贵的个性扼杀了,把快乐的童年赶跑了,“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作为教育家的陶先生关于“这把会考的大刀是不可糊里糊涂地乱舞了”的呐喊,疾呼了一个世纪,而今考试却成了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灵魂。

71、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孩子“穿上别人的鞋子”,懂得换位思考,学会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尤其是在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时,要让他冷静地去分析问题,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就要主动地承认不足,走出一贯以来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

7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73、  费正清日后评价:“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74、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75、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须和他们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总而言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受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76、  过了不到一年时间,1915年9月,陶行知就转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读。虽然伊利诺伊大学只是陶行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跳板,但这里的学习给他奠定了“相当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师从杜威学派人物罗托斯·迪尔塔·考夫曼教授,获取了“教育哲学方面最基础的知识”。

77、  虽以政治为题,但《共和精义》处处指向教育。时任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正于台下观礼,对陶的论文印象十分深刻,以至32年之后陶去世,他题写挽诗,想起的仍是那次见面的场景,“秀绝金陵第一声,当时行知号知行”。

78、    因此,我在“考前加压,高效冲刺”的咨询中,根据不同性格特征和心理情绪的学生,不同程度要求并反复强调的“加强运动和娱乐”也是最难贯彻的。

79、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80、  师承:唐进贤(崇一学堂)、包文(金陵大学)、杜威和孟禄(哥伦比亚大学)。

8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82、     陶行知(1891-1946)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为国民教育尽心竭力。他著作宏富、论述精当,特别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8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84、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85、  在美三年,陶行知对“知行合一”、“实验主义”乃至自由主义都有了新的理解。在日后的实践中,这些观念被陶行知以本土化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

8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87、总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教能自得自动,教有机会方法找那无价的新理了。

88、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由。

89、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90、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91、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92、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93、 他舍弃了所谓的“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直接喊出“大众教育”的口号。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