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斯宾诺莎精选36句集锦

斯宾诺莎精选36句集锦

admin 2023-04-03 09:19 经典句子

斯宾诺莎

1、斯宾诺莎是哲学家中唯一一个学术和做人完全一致的人:姊姊为争财产将他告上法庭,他赢了官司还是将财产送给姊姊;世人为他的泛神论谩骂误解他,犹太教驱逐迫害他,可他永远以“爱”去回报世人以德服人;他吃着寒酸的食物穿着简朴的衣服生活最大的奢侈也不过是能抽袋烟,行乐享受于他是浮云,对真理知识的追求才是真正的快乐。他用自己的哲学实践证明着自己的哲学理想,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埋汰惯其他哲学家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对斯宾诺莎的评价十分恭敬:“斯宾诺莎是伟大哲学家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可惜的是,我们这位道德楷模因为磨镜片时肺部吸入大量粉尘,很不幸地得了职业病——肺结核,最后医治无效英年早逝,享年45岁。斯宾诺莎的一生很好概括:他比烟花还寂寞,他比耶稣还纯洁!上期预告时,我说要写斯宾诺莎,有人问我为嘛儿要写这个神色槁枯的卢瑟。斯宾诺莎的思想艰深又晦涩在中国没太大影响力,他本人没有把妹搅基也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值得你我狡黠地眨巴双眼去八卦,可是我还是要写他。其实,我笔下的每一位哲学家都代表了哲学家中的一类人,他们有的如黑格尔学术做人双肩挑,入世出世两不误;有的如汉娜•阿伦特哲学上强势如御姐爱情中单纯似萝莉;斯宾诺莎代表了这样一类理想主义者:他们淡泊一切名利,只为实现人类的终极幸福。不错,有人关心36D房价下顿吃啥,就有人眉头紧锁地思考着人类的至善和幸福。他们放弃了通向俗世享乐生活的捷径,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这条路他们走的跌跌撞撞,摔得鼻青脸肿,可他们仍旧不知疲倦依然向远方跋涉。他们就是那只欲想撼动大树的蚍蜉,就是那只挥舞着瘦长大臂准备挡车的螳螂。大树大车的名字叫:“历史”!蚍蜉螳螂的名字叫:“人类的思想”!于历史的无边荒崖,凶猛的恐龙也沦为化石被放置在博物馆供人类观赏。可无论历史再无情,此刻他们的那些思想都硬如磐石,韧如蒲苇。因为他们,人类不死!在他们面前,我们永远是孩童,数一数他们留下的足迹,走在他们曾经披荆斩棘开辟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观赏着沿途风景秀丽的人类文明。他们倾说着,有人倾听着,我在倾慕着……这条荆棘路,是一条光辉荆棘路!

2、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3、他这样去做,生活必然是艰难、清苦的,他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勉强度日。

4、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5、在被教会传讯的两年之前,即1654年,斯宾诺莎的家里,还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大事。

6、从斯宾诺莎的“实体自因说”,还引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哲学观点:

7、这个暴徒还是怀着对上帝的一颗虔诚之心来刺杀他的;这被认为是正义的行为,这更是这个刺杀事件的悲哀之处。

8、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9、但是,我不知道这种自由必须限制在怎样的范围内,才不致被看作触犯贵国既定的国教。……

10、自我保存的努力是道德的首要基础,也是唯一的基础。 ----《伦理学》

1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12、但他父亲的这个愿望却酿成了相反的结局,非但没有把他铸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还走上了叛逆犹太教会的道路。

13、比如,佛陀在世时,有十四个问题不作回答;比如其时间有始无始?

14、原来,恩德先生有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见面几次以后,斯宾诺莎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后来,恩德在给他讲授拉丁文时,他也满脑子想她。

15、实体既然是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的,它的产生、发展,就只能是由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决不会是由外在的东西所派生的;这样,也就否定了由上帝派生出实体的神学观点。

16、二十四岁时,他被指控发表异端邪说而被召到犹太教会的长老们面前。当教会提出以向他支付年金的条件换取他至少在表面上忠于教会和宗教,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等待他的只有被永远开除出教籍和驱逐的处分。这里,我们似乎也不能指责教会的决定,对于背乡离井、四处漂泊、被人歧视和迫害了上千年的犹太民族来说,《圣经》就是他们可以“带在身边的祖国”,此种情况下,异端对他们来说就是叛国,容忍异端邪说无异于是自杀。

17、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18、他的思想并没有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沉寂,反而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翻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伴随它的是质疑、辱骂、批判、肯定、崇拜,直至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近代犹太民族“最伟大的哲学家”,海牙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最后居住的街道,荷兰政府则把他的肖像印在了1000元面值的荷兰盾上。与死后的盛名相比,人们似乎忘记了斯宾诺莎短暂的生命中一直都是被世界抛弃的孤独者。

19、“至善”亦是普遍的,而不是个人私有的东西,否则它就是相对的、个别的和偶然的东西了。“至善乃是这样一种东西,人一经获得,凡是具有这种品格的其他人也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20、作家、诗人黄梵潜心力作,揭秘创意写作,教你如何轻松学会写诗。王鼎钧、欧阳江河、灰娃联袂推荐!作家、诗人黄梵以文理兼顾的思维、四堂课的形式,总结其授课和创作经验,探究出适合汉语语境、自成体系的诗歌创意写作理论。

21、斯宾诺莎对莱布尼茨的疑心是明智的。从理智上看,莱布尼茨在任何时代都是最有天赋的人物之一。但在他与斯宾诺莎的交往中至少好像是有失道德。事实上他于1676年去海牙见过斯宾诺莎,与之长时间的交谈,而且至少花了几天工夫看过《伦理学》的手稿。当斯宾诺莎去世时(1677年),莱布尼茨正急切地盼望得到他的著作,并在这些著作出版后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做了专门、细致的研究。然而从一开始(可能出于审慎的缘故)莱布尼茨就矢口否认他与斯宾诺莎有任何瓜葛。当他的名字被容许出现在斯宾诺莎的《遗著》中一封他给斯宾诺莎的完全没有恶意的信中时,他非常烦恼。除了轻蔑地和故意地掩盖从斯宾诺莎那里得到的益处以外,莱布尼茨也从来不谈及斯宾诺莎。准确地确定莱布尼茨从斯宾诺莎那里获益多少是困难的。从表面上看,莱布尼茨哲学恰好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反题。斯宾诺莎否认存在任何不与他物相联系或相联结的事物,就是说,他认为只有一个事物即所有事物的同一的系统。莱布尼茨则宣称,绝对不存在任何与他物相联系的事物,任何存在物都存在于自满自足的状态之中。所以,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多元的,犹如斯宾诺莎的思想是一元的一样。通过和丁尼生(Tennyson)的诗句《断墙上的话》做一简单的对照,或许可以表明他们之间的差别所在:

22、如前所述,“至善”是绝对的善,而不是相对的善。一般意义上的善恶只有相对的意义,这样的善指的是我们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的恶指的则是我们认为阻碍我们获得善的东西。如此说来,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观点下,不同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是善,也有可能是恶。与此相反,“至善”乃是永恒不变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正的善。

23、二十岁时,他跟随荷兰学者凡·丹·恩德学习拉丁文,老师美丽的女儿克莱拉·玛丽夺走了他的感情。可当一个年轻潇洒、风流倜傥的男人带着昂贵的礼物向玛丽求婚时,一心向学而充满憔悴和古板的斯宾诺莎在爱情的争夺中失败了。我们无法指责玛丽的选择,毕竟献身哲学只是斯宾诺莎自己的理想和使命,不是玛丽的,她有追求自己幸福人生的权利。

24、“实体”是既无开端,也无终点,永恒而无限的;这个说法,有些类似于我国老子所说的“道”。

25、1672年,他接受了入侵荷兰的法军统帅孔戴亲王的邀请去了下法国军营,因为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而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没想到,这一行为让他轻易地获得了“卖国者”的称号,众多的“爱国者”想用杀死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爱国行为。幸好,当人们知道他只是个哲学家,不会有什么敌意时,风波才平息下来。

26、他的父亲有几艘装满了货物的商船,被海盗劫去了!

27、“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索,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28、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29、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以达到至善和神人同一的至上境界。因此,他的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而其最终的归宿则是伦理学。在唯理论哲学家当中,浓厚的伦理学色彩是斯宾诺莎哲学的一大特色。

30、斯宾诺莎的家族是从西班牙逃到荷兰的,他的父母一直从事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生意,所以他我有一个相当富足的家庭条件。斯宾诺莎很小就接触到了犹太民族的宗教,并且许多理念也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子里,因为斯宾诺莎的聪明伶俐,当时许多的犹太长老都很喜欢他,看好他。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到斯宾诺莎脑子里的知识和思想也越来越多,原本本族宗教刻在他脑子里面的理念也慢慢动摇起来,他也开始不断的汲取不同的知识,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31、(法) 奥图·德·萨代尔(OttoduSartel) 著  刘婷译

32、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33、我们皆因无知,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未来。要发生的事总要发生,未来像过去一样定不可移。

34、二十二岁时,斯宾诺莎父亲去世,他的姐姐为了夺取可怜的继承权将斯宾诺莎告上了法庭。斯宾诺莎虽然赢得了官司,却还是将父亲的大部分遗产馈赠给姐姐,他选择性地忘记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哲学是有钱人闲暇的学问。”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哲学苦修的不归路。

35、每当他傍晚下楼,与房东夫妇在一起抽烟、聊上一阵家常之时,夫妇俩总是觉得十分愉快。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