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老子100句经典精选96句集锦

老子100句经典精选96句集锦

admin 2023-04-05 10:53 句子大全

老子100句经典

1、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00句经典)。

5、老子名言: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7、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9、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4、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7、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1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21、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22、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而关于《老子》的语句中,形成的成语更是内涵深刻,富有哲理。学会运用这些成语,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正确领会这些成语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能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指引我们从平凡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熟。

23、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境界也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得到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想着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没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2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6、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1、然而,我认为这三个解读都偏离了老子的本意,生活中我们人最能体会“道味"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病,另一种就是男女交欢。也许你会说我是不是疯了,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一个人的病痛除了患者,男女之事除了经办人,别人是无法体会得到个中"痛、快“的。“病“就如同“悟道“一样,你懂了就懂了,悟了就是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局外人根本感受不到,所以中医才会有“不仁“这个词——麻木不仁。我们常把道家称之为"黄老之学”,有点历史知识的朋友都知道,道是从巫分离出来,而医则更是如如此。我们常说了解事件的最好办法是把“根子“挖出来,因此,“不仁"的解读应该中医的角度去解读。麻木不仁这个成语,是从中医借用过来的。这里仁指的是感觉或知觉。而绝不能解释为“仁爱"。

32、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33、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40、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41、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2、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6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61、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6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6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4、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6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8、古往今来,遵守功成身退,多能颐养天年。不能功成身退,常遭灭顶之灾。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中,能够功成身退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范蠡。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7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

72、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7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4、老子名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7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77、(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7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79、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细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8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1、在此时期,周朝封建宗教等级制度“周礼”,已完全不适应诸候国的统一管理制度,使东周朝统治日渐衰落。周天子已经不能统治各国诸候,正处于战国争霸乱局中。而老子是道教思想者,更是看不得这样的乱局社会。所以决定离开首都洛阳,另寻途径,骑着一头青牛往西去了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市)。这也就形成老子在函谷关,并留下了一个著书《道德经》原由故事。

82、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8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8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85、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86、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9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9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9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9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95、橐龠。人的橐龠即肺,意指呼吸。普通人最能体会到修行者行为的就是呼吸,因为呼吸是人的本能反应,沒有人会时刻注意呼吸,所以人人都能做到"忘息”。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影响、或者干扰自已的因素像呼吸一样忘掉,那么他就可以说是一个有道行的修行者了。修行者对"刍狗”不是摒弃,也不是“不仁"而是“忘“。忘形,忘情,忘神,只有忘记一切才能入静(入定),才能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道"。才能体会“虚而不屈“。怎么去实行这目标呢?答案就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偏不倚为"中”,即自已的真意。“守中“即守住自已的真意。借用《岳阳楼记》文中之语喻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