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精选69句集锦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精选69句集锦

admin 2023-04-07 09:11 句子大全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2、①儒家思想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反映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与工业文明不相适应

3、韩愈没有解决掉道统问题,之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4、韩愈反佛,将佛教视为异端,对佛教的三大政策:焚其书,庐其居,人其人,韩愈坚决的排斥佛教,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唐代的思想格局。

5、(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门学问,他的主要立意还是阐述人道,即人类入世生活所有息息相关的事物。正因为儒家只是阐述为人之道,所以在阐述人性本善还是人心本恶时是很难得出结论的,反而给后世造成了误导,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在阐述人道之外的事物就显得很无助了。儒家讲修身的层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没有讲清楚为何要修身,以及平天下之后又归于何处,终究还是解释不了人类的终极问题“是谁?从哪来?为什么来?又去哪里”。

7、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8、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不言而喻:用什么思想作为上层建筑,可以通过政治制度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汉承秦制,是说汉朝遵循秦朝的政治制度,自己无创新,所以汉朝没有思想上层建筑。

10、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11、⑤教育和求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和思的结合

12、①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伦理道德,但是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的抵触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落后色彩,是“用新瓶装旧酒”。

13、其次,是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与作用。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说:“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14、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15、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16、(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7、至于其他的一些误解,比如说儒家重文轻武、限制了思想、过度的理想化、为统治阶级服务、铺张浪费的丧葬文化等,很多是后来人篡改了原意或者理解出现了偏差。

18、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19、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0、第在新时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11月16日,王岐山副主席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华文明推崇的“小康”“大同”“天下为公”,与今天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中华文明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与今天我们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中华文明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中华文明推崇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与今天我们主张的开放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思致相因。中华文明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王岐山副主席强调,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弘扬儒学文化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同时尊重世界上所有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贡献。要加强交流、互学互鉴,促进各种文明因地制宜、交流互鉴、顺时应势、永续相传。

2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其主张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社会需要,未被统治者采纳。

22、文字很多内容和经典,化是修行,把经典运用在生活中。这才叫文化。有知识没文化,意思就是从来不按照经典要求自己做事生活。却去教孩子经典,那就是真正的祸国殃民的文化败类。

23、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4、墨家一直在走下坡路,可以说其最兴盛的时期就应当是在创始之初。而且墨子之后再无墨家圣人。

25、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26、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期。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阶段,形成了新儒教。明末清初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时期。

27、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28、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29、董仲舒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按照他自己的“阳尊阴卑”利润,制定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并因此作为其新儒家思想的核心。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30、儒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在民间官府拥有深厚的根基。及至清朝,少数民族坐天下,满清贵族也不得不推崇儒学,以此广收天下士子之心,来稳固国家的统治。

3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主张“礼”,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32、强烈建议大家搞熟弄懂,毕竟考到的概率真的太太太太大了!!!

33、    首先,该书在以往14届论坛上发表的约1300篇论文中选编89篇译成英文集萃,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儒学的前沿问题与本真精神。为尽可能反映当今儒学研究概况,该书采用每位儒学研究者限选一篇代表作原则,将每届论坛中最能体现主题的佳作集中展现。这些文章体现了儒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反映了儒学创新性发展的诸多领域,揭示了儒学创造性转化面对的各种问题。从中可见儒学的德性功能、心性智慧和入世情怀,随着书中“温故而知新”的文本解读与学术探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学在安顿自我、人文教化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独特价值。

34、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成为历史潮流,西学大量传入中国,很多思想家也认识到儒学的局限性,但是近代儒家思想仍然承担着任何西方思想都无法替代的历史角色。

35、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36、儒家主义思想学说,就是由周礼等一系列制度演变出来的一套国与国、君与君、人与人之间的制度要求和思想品德准则。西周的“分封制”是儒家主义思想理论的伟大实践。在天下还有个周天子的时代,这一学说有着“核心价值观”的至高地位,也是所有贵族基础教育的必须课。这一思想的学者,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则是“儒生”。

37、我们来看看儒家关于中庸的阐述,中庸的最核心理论其实是这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何为“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自然之道,在乎中和,不偏不倚谓之中和,举个例子,对应在为人处世上就是既不骄傲自满,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惹是生非,也不唯唯诺诺;既不欺善,也不怕恶;既不张狂,也不甘平庸……要达到中和,非要经历一番历练不可,以中和之道立身处事,方能排除万难,克服挫折,从而超越生活,从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从而七情六欲皆发而中节。后人将中和之道理解成了导致平庸、导致懦弱,是理解上的错误。

38、(2)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对历史产生过消极作用。

39、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40、  期以来诸子百家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高频的考点。

41、言归正传,“三从四德”很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人文环境。“三从”即使放在当代也没说错,除非人类的社会结构关系发生变化,否则永远不会过时,女人幼年时依靠老爸,出嫁了依靠老公,老公去世了靠儿子抚养,这话也可以这样说:男人幼年时靠妈妈教育,结婚了靠老婆扶持,年纪老了靠女儿抚养。“四德”放在当代也不过分,德行修养维系着社会关系,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操守,古代“四德”的制定当然是参考的当时的人文环境,男性的道德规范还要更多。“三从四德”发展到后来,确实偏了,从董仲舒“男贵女贱”的思想制定新儒家之后,就开始越偏越远了,比如后来的“裹足”,后人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

42、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43、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44、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45、《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46、秦朝时,秦始皇信封法家,"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

47、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8、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49、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50、(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51、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

52、儒学一直在谋求复兴,先有韩愈“古文运动”后有“程朱理学”。

53、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54、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55、说起墨家兴衰的根源,我认为在于墨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性。

56、①其思想内核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57、儒家思想在当代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受假儒,腐儒的影响,导致对儒家有很深的误解,所以我们今人学习传统文化,要善于甄别,勤加思考,不盲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8、②儒家思想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很大的包容性

59、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60、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圣人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61、②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经历了春秋战国时的形成、秦朝遭打压、汉代的独尊、宋明的创新和明清的批判和继承,在此过程中,儒学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己,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作为统治阶级不管采用哪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需要说明一点,不管儒学经历何种改造,但儒学的精髓都是被一脉相承下来的,那就是仁政和民本

6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63、第儒家文化的内在逻辑缺乏足够深入的探讨,这是其自身和后人阐述过程中的一大局限。从儒家不断发展的历史中,直到朱熹的儒家理派也对儒家思想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缺乏逻辑的深层次阐述。儒家表现出的是带有强烈的规矩感表象,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儒家思想就是在那反复阐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认知僵硬感。再加上被统治阶级作为功用的目的来使用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思想自身的独立性,于是更被人诟病为固化阶层,麻痹思想的道具。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局限性一个是被他人作为工具时表现出的独断专横,但其实儒家思想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儒家思想自身的问题。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局限实际是它拒绝了逻辑的审问。儒家思想只意识到或者说领会到了社会性的人伦必然需求,总结出了忠、恕、孝的理性规则,而这些理性规则的表达借助了人伦的可感知性,从而将自身陷入到了公理的不可辩驳的地步,这正是其取消了进一步逻辑分析和推理的原因。儒学的可感知性价值太大使得他不自觉的忽视甚至拒绝逻辑的推理。人伦的社会在自然的发展中是一个历史的阶段,而逻辑是从先验到认知的唯一可靠的思维工具,因此必须也将儒学放到逻辑的思辨中,这就是当下儒学局限的本质,它难以找到与现代科学、当下新变化的有效连接,从而让人引起误解。

6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65、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66、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67、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68、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董仲舒、汉武帝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