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精选87句集锦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精选87句集锦

admin 2023-04-07 09:14 句子大全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1、 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人在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也就是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这种他人的看法包括名誉、地位和名望。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2、这段话我读过无数次,读第一遍和第二遍时,只能看懂字面意思,没有精神共鸣和切身体会。读到第三遍时,仿佛有点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待到读第四遍时,终于有种被戳中的感觉,再然后我就迷上了这句话。

3、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

4、就这样一个人,家里的浊酒刚熟,就迫不及待用头巾漉酒喝,和人在屋外的花丛中对饮。

5、在歌德和拜伦创作的、取材于真人真事的许多诗篇中,这些情形昭然若揭。愚蠢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拥有那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成伟大。同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所看到的一场悲剧,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则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冲突,可在一个冷漠的人那里又被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6、所以,一个人的世界是浅薄无聊的,还是丰富多彩、充满意义和趣味的,都是由他的头脑所决定的。比如,很多人羡慕别人总能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而实际上他们羡慕的应该是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富有趣味和意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禀赋有很大的功劳。对于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来说颇具兴味的事物,对一个思想庸俗、头脑浅薄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平凡世界中很乏味的事。歌德和拜伦所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诗篇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情况。愚笨的读者羡慕的是诗人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所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想象力。与此相同,对于一个气质忧郁的人来说是悲剧的情节,在乐天派看来可能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思想麻木的人则会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些情况都基于这一事实:现实生活,也就是当下所经历的每一时刻,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两者之间就像构成水的氢和氧一样密不可分。不同的主体面对完全相同的客体时,会构成完全不同的现实,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推断,最美好的客体与最愚笨、低等的主体相结合只能构成低劣的现实,这就好比在恶劣天气中欣赏美景一样,又好比用低级、模糊不清的相机来拍摄美景。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就像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皮囊一样,每个人也受限于自己的意识。任何人都只能直接在自己的意识中生活,所以,外在世界对他起到的帮助微乎其微。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奴仆、士兵,或者王公贵族。然而,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的、外在的,表面现象下面的内在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只不过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戏子罢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之相同,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外在角色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人的内在幸福的差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可怜虫罢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7、 《人生的智慧》后面大篇幅写了骑士精神和荣誉,这块小懒兴趣不大。所以就没有标注也没有搬过来。书不厚,值得看。

8、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如果可以求极限,一定是∞(无穷大)。正如有的人有多善良、有的人就会多凶恶;有的人可以内心丰富才华横溢,有的人却是麻木粗俗一片荒漠;有的人始终有所追求积极乐观,有的人只是虚度光阴负能量爆棚。相信接触人越多,越会发现这样的差别。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想象空间。有的人从未碰面,但彼此的思想可以是不谋而合的。而有的人看似近在眼前,却根本就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这是另外一种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更偏向精神层面的。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SLiu1IcG2lQUnTVrzsRoA提取码:ckr4   书名:人生的智慧

10、第仅就这三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来说,个人的看法,也是不适合作为初高中学生统一课外参考读物的。

11、一个温和善良的人,即便在贫困的环境中仍能感受到深刻的幸福。而一个贪婪、善妒又恶毒的人,就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依然会痛苦不堪。

12、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也就是人的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13、如果一个人最初就有丰厚的财产,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地生活,就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条件,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摆脱人生的匮乏和辛劳,而从大众的苦役之中解脱出来。

14、当十个目标完成九个,“郁闷”型的人会因一个未完成的目标而伤心,“愉快”型人格则会为已完成的九个目标而高兴,二者的幸福感自然不同。生活中有无数事件堆叠,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就产生了多少个世界;

15、叔本华理论认为:并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所有人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16、在物质和金钱上,叔本华也觉得:物质和金钱,只是生活的工具。

17、财富与提升幸福感有什么关系呢?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至少关系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因为他们思想和精神很贫乏。

18、如若一个人拥有一笔独立的财产,他应当将其视作堡垒,用来对抗许多可能会遭遇的恶事和不幸;而不应仅仅将其视为一份礼物,一份可以让他从外界获取乐趣的礼物;更不应认为他就该义不容辞地将这笔财产挥霍一空。

19、当一个人独处时陪伴自己的,别人无法夺走的内在素质,比起财富和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更加重要。

20、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21、他的书中,包括了简单的价值论、分配论、国际贸易论和货币论。

22、《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23、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生于但泽,被称“悲观主义哲学家”。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24、一说到哲学,有些人就摇头。认为哲学总是深奥难懂。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却是从世俗的角度讲解人生。此书又名《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所以对于每个都想幸福一生的人来说,这是本值得读的书。书中有许多观点值得人们深思和借鉴。如“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病恹恹的国王”……

25、前几年有个词语叫做“生存焦虑”,人们为自己的生存担忧,实际上,本质就是由于没有安全感,而那种安全感,并不是从内心获得的,而是从外在得到的。

26、他开办了一个传授幸福的学校,专门教人如何幸福地生活,伊壁鸠鲁觉得,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生活时有三大误区:

27、为了驱赶无聊,人们借助于娱乐、社交等方式,试图得到快乐。但是带来的只是暂时的愉悦,很快又会陷入到无趣中。所谓狂欢之后的失落。

28、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发生过的,以后还会发生。

29、第一层敢于孤独,是对别人评价的不羁与不屑;第二层善于孤独,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自得其乐;第三层乐于孤独,是内心世界极大的丰盛与富足。

30、可以说,叔本华在30岁时就形成了自己完全成熟的哲学体系与思想,后来的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阐述。

31、如若不然,幸福的典型都该是富人,而穷人绝无幸福的可能。

32、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场合,钱可以让你有面子啊,让你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算不是这样,也不会成为反面穷苦的教材。

33、等到老了,才发现自己一生过得忙碌不堪,真正幸福的时候,却没有多少。

34、外在得到的东西,终究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今天属于你,明天可能就属于别人。

35、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相比于我们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不幸,我们更容易承受外部的灾祸。运气总是会改变的,只有个性不变。

36、相比之下,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却是肯定的。所以,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37、头脑越简单,脑袋越贫瘠,人就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甚至从外在的东西里获得优越感,因为他所拥有的外在的东西而骄傲。

38、我们用人体来做比喻,身体的一小处疼痛,都会进入头脑意识,人的注意力就会被抓住,人整体的舒适感会因为这点不舒服而大打折扣。

39、即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了人们领悟高级快乐的能力。精神能力有限的人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如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无营养的娱乐八卦等;精神能力无限的人享受卓越的思想带来的乐趣。

4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4cLOD-OzaV7oEoHANLh5Q提取码:b6b7   书名:人生的智慧

41、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就是一本难得的“人生参考书”,没有晦涩的概念和高深的术语,却有着“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能带我们穿越团团迷雾、梳理人生、看清自己,最后学会如何尽量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42、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福分划分为三类:外在的、灵魂的和身体的。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但我认为三项基本内容决定人类命运的差别,它们是:

43、有了这些工具,人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得幸福,还是内在的事情。

44、孔子的诸多弟子之中,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也最穷,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5、另外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真理,很多时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46、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

47、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48、如果说“人不能要他想要的”,在受挫后给人们以慰藉,那么,“人能够做他想做的”,又为我们在黑夜里燃起希望。

49、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50、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生于但泽,被称“悲观主义哲学家”。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51、主体是自身拥有的东西,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真正拥有幸福。因为人们感觉快乐还是痛苦首先是你的思维和意识的产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肤浅还是富足深刻完全在于他理解事物的禀赋。

52、可这世间,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幸运,绝大多数人都是与之相反的样子,生在一般的家庭,不会有丰厚的财产,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53、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54、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

55、◆翻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

56、人生最本质的元素是我们的个性。只有个性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持续发挥作用的。歌德说:出生之际,命运就已分配完毕,不可更改,人只能沿着星象预示的轨迹前行。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57、这人心事太多,脑子太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要求。

58、对于同样的事物,头脑庸俗的人可能认为是乏味的,而思想丰富的人却认为带着意味深长的韵味。总之,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人的理解和看法。

59、在《五柳先生传》里说,亲朋招待他的时候,他就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就睡。

60、比如追求奢华的生活,追求生活的排场,追求铺张的物质,追求辉煌的住处。

61、你觉得有了一百万,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那时候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当你真正有了的时候,又发现那根本不够怎么花。

62、你本来是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的,结果后来只看到了这些工具,那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了,就算找到了,那也只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短暂刺激。

63、《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64、他们认为,那些无法得到幸福的人只是在获取幸福方面不够聪明、灵活而已。

65、西方哲学界怎么看叔本华呢?罗素算是大数学家大哲学家了吧?他说,这两个人,是恬不知耻站在极少数人一边的。

66、内在越贫乏,越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填充,反之,自身就是圆满,自身就是自在,除了最基本的需要,多余的东西反而成了负担。

67、注册登录后把你的kindle里的MyClippings.txt上传,就会自动帮你整理好。小懒甚至看到了几年前上传的《挪威的森林》的标注。

68、对幸福这个话题,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握有权势就是幸福、有人认为拥有财富是幸福、有人认为有人疼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幸福。总之,各人有自己的标准。

69、懒人标注:有钱很多时候意味着更多选择,更有能力保护爱的人,能解决很多问题,拿钱砸我吧~

70、叔本华在30岁时就写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自己的哲学史观,尼采在看了这本书后迸发灵感,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库布里克从尼采哲学里找到素材,拍出了声名远扬的《2001太空漫游》。

71、所以叔本华看来,最明智的人,往往不会过多追求这些身外的东西,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对这类对人的幸福没有根本影响的事物上,在满足天生的需求后,就全身心寻求内在的东西,而不是满足外在的欲望。

72、1819年,叔本华31岁时进入柏林大学任“无俸讲师”。讲课不很顺利。反复两次之后,干脆离开了学校。

73、庸人最大的苦恼是对思想毫无兴趣,为了逃避无聊,他们只能不断地追求现实的东西。可惜现“现实”要么不尽人意——一旦穷尽,人就会感到倦怠,要么就相当危险,祸害无穷。而理念性的世界广袤无垠,平静如水,“超然我们的忧伤”。

74、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献身艺术,追求艺术就让他幸福,就像福楼拜说的“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据一生。”

75、因为财富所能满足的只是人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而对我们真正的幸福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76、叔本华有严重的厌女情节,然而时至今日小懒仍认为女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关于叔本华哲学主张还有生平,在《人生的智慧》导读里,费勇写的很好,这里就不多言了。

77、一般来说,这场对实属子虚乌有的猎物的追逐都会带来实在、肯定的不幸。

78、《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叔本华晚年的作品,它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许多读过此书的人都深受启发,变得通透,找到了“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的答案。

79、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80、简而言之,每个人囿于自己的意识,正如囿于自己这身臭皮囊一样,并且只能在其中自力更生。因此,外界对他帮助不大。在舞台上,有人演王侯,有人演宰相,有人演奴仆、士兵或者将军,如此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区别只是外在的、无关痛痒的,这些表面现象的实质莫不相同:一个又苦又累的穷戏子。

81、所以外在的东西,变化万千,就在于这点,欲望没有尽头,追求就永无止境,拼搏的命,就不可能改变。

82、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上班路上疾走,这时,另外一个问路人拦住了他,问他为何这么匆忙。青年说他在寻找幸福。之后,青年几乎每天上班路上都碰到那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当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变成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时,那个人问他是否还在寻找幸福,当他回答完后,他才知道这个问路人其实就是幸福之神。原来他一辈子找寻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他天天上班的路上!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天都在为未来焦虑,为没有达到目标在悔恨过去,却忘记了那些沿途的风景,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一花一草,柴米油盐中。

83、获取幸福错误的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谎言与欺骗。

84、◆经典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作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亲笔撰文导读推荐!

85、《人生的幸福》一书中的精辟论述很多,读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5句话,来一起体会大师的智慧。

86、杨绛先生说:“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享受。”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