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精选39句集锦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精选39句集锦

admin 2023-03-18 09:23 经典句子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1、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2、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3、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4、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5、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6、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7、“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8、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9、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10、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11、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

12、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13、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4、嘉靖六年五月,56岁的王阳明被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前往广西征讨思恩、田州之乱。一纸任命,打断了他安闲惬意的讲学生活。九月初王阳明带着对未满周岁儿子的无限不舍和牵挂,再次披上戎装,踏上前往广西的征途。在征途中,王阳明还时时不忘传经授道,留下了《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德洪汝中方卜筑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等诗篇。到广西后,王阳明很快就妥善解决思恩、田州事件。然而,就在这时,广西的断藤峡、八寨又发生民众暴乱事件。57岁的王阳明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破断藤峡、平八寨,还以此赋诗记录:“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破断藤峡》)、“见说韩公破此蛮,豼貅十万骑连山;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平八寨》)

15、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16、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17、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8、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9、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20、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21、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2、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23、正德十六年初,50岁的王阳明开始在江西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并称“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完成了“心学”体系的建构。

24、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25、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26、从王阳明的诗中,我们既可以感知他的理想抱负,追寻他的心路历程,体悟他的经道心学;还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与忧心,对社稷国家的负责与忠心,对门生友人的情谊与关爱;更可以感受他光明俊伟的人格,坦荡磊落的胸怀,追求真理的情操和心系天下的情怀。

27、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2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9、身体虚弱多病的王阳明,经过这次战争的劳心劳累,加上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嘉靖七年十月,时已57岁的王阳明病情开始恶化,便上疏请告。未等到朝廷的批复,预感生命不多的王阳明就匆匆抱病启程,离开南宁,踏上归乡回家之路。经过广州增城时,王阳明顺道拜访挚友湛若水。可惜,湛若水不在家,随即告辞,并留下了生平最后的两首诗:“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適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书泉翁壁》)诗中,王阳明感慨人生得一知音之难,表达了对挚友的深深敬意。就在生命的尽头,他依然不忘用生命践行的“良知”,不悔当初追求“成圣之道”的初心。

30、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31、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d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d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d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最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32、“光不仅在烛上”故事背景: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33、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34、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5、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36、他说的良知不是针对某个阶层说的,这就肯定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且肯定了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并且正是阳明这种向内寻找的思路,肯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存在于集体中的意义。所以他的哲学是关注存在状态中具体的每个个人的哲学(内圣学)。

37、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38、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