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海德格尔有多伟大精选87句集锦

海德格尔有多伟大精选87句集锦

admin 2023-03-26 02:16 经典句子

海德格尔有多伟大

1、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2、“你是我学生,我是你老师,这些不过是我们之间关系的一个缘起罢了。我绝不会占有你,但将来,你会属于我生命的一部分,而我的生命也会因为你而继续生长。”((9))

3、这个问题或者这个理解我用一个科学家给的例子,可能就比较好理解。

4、南:但是,是的——因为这意味着,由于存在并不是一个主体,也不从事生产,它就是快感——让我们这会使用下这个词——这就是多元性的快感……(海德格尔有多伟大)。

5、这不是一个把一切混杂在一起的问题,而是一个对那些禁止把海德格尔的话语与其他欧洲话语(不管是古老的还是当代的)简单地区分开的特性进行分析的问题。在1919年和1949年之间,每个人都在思考(但我们今天难道不在思考同样的事情吗?)“欧洲将成为什么?”而这总是被翻译成“怎样拯救精神?”这种危机、堕落和精神的“匮乏”的类似症兆经常地被提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话语及其共同的视界内。纳粹主义只有同其他国家、其他“民主的”政府、学术的和宗教的机构,保持有区别的但又是决定性的同谋关系才能得以发展。对精神自由的赞歌一阵阵地涌起,跨越了这张欧洲的网络,而且至今依然不息。确切地说,这首赞歌至少在海德格尔写“教区长之职的演讲”和其他相似文本的时刻,同他是有共鸣的。我试图去领会有关这些互换、分割、相互翻译的共同的和可怕地传染性的法律。

6、但有些时候就不起作用,例如善良肯定比邪恶更“真”,但我们也知道好人不长命,有时候坏人倒是过得很不错,可见这个善良的“真”未必有好的结果。

7、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无意于涉及海德格尔与纳粹政治的关系究竟如何(迄今为止也无人彻底探讨出个究竟),而是聚焦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本身。如果前文有不少篇幅论述海德格尔在纳粹期间选择沉默回避的话,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阅读海德格尔著作本身的必要性,而不必先对其“知人论世”、不必反复咀嚼其“政治污点”。的确,既然无法还原那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也就无法妄断海德格尔的过往之事。实际上,读海德格尔的传记和读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的感觉与印象,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带来的是对海德格尔本人的质疑、焦虑和彷徨,后者相随的却是海德格尔思想本身所传达的寂静、诗意和愉悦(即使无法做到真正读懂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很享受其语言的诗意);这双重截然不同的感受,犹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里的罗果静对梅什金公爵的感受:在未见梅什金公爵的时刻,总是情绪暴躁、内心充满怨恨和复仇动机;一旦见到梅什金公爵,就像见到了至善至美的化身,总能使自己平静下来、理智对待一切。

8、个人以为,就存在主义哲学来说,海德格尔不如萨特更为完善、深刻和易懂。当然,萨特晚了海德格尔几十年。个人还以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表现的,是一战以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和无奈,但又没从根子上找到原因。

9、这就是海德格尔的“道德观”,就其积极意义而言,他将我们从传统的道德命令中解放出来,将理论化的、压抑生命本身的道德消解掉,而提出了一种更为原初、更符合生活本身的道德观念。而恰恰因此,海德格尔才成为了“实存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与尼采、马克思等哲学家一起,给当代世界及其哲学带来了新的力量。

10、人靠自己的语言生活,语言是人类“存在之家”,人说,话说人。

11、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的阐释,尤其是对诗中“家园”一词的解读,真是令人逸兴遄飞、心向往之:“‘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中存在。”显然,这个“家园”并非是具体的某个空间,而是贯穿在时空中的一种精神感知,或者更进一步说,之所以没有具体的家园,是因为一旦进入“在家”之感,处处皆是家园,家园是一种可以贯穿一切的力量,比如,对于永恒的旅人来说,说他没有家园,是因为他没有固定的家园,但是,事实上,他所到之处尽是家园,他所向往之地和朝向之处都是他所寻遇的家园——即使这家园还处于尚未达到之地,也不妨碍“在家”之感的降临——可见,家园不一定是终结点,也是寻求和发现的标识,是一种对逆向返回的深切召唤。旅人的漫游与“家园”的关系,正如海德格尔对“追问”存在的独特理解,即使本真的追问过程没有终点,追问的过程也并非一无所获,“这种漫游,这种走向值得追问之问题的旅程,不是探险,而是回家”。可见,值得追问的问题本身和追问主体在其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自身的全部尊严,这就是追问的价值。

12、我不会止步,踏出的每一步都不会后悔,所以,我下令,只有你不能背叛我,不能离开我左右,绝对不能!

13、德国哲学家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也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

14、我给您送上最真挚的生日祝福。我想,这部《忏悔录》(1)最适合于这个日子,希望您能从这部伟大的书中获得一种丰富的和持久的收获,并且这部书所散发出的那种生存活动的力量,事实上的确是不可穷尽的。

15、卡尔·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其创作的《资本论》和《宣言》都深深的影响着后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思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16、((4))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讲话》,第39页。

17、海德格尔出生于天主教氛围下的梅斯基尔希小镇,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海德格尔的学生时期一直依赖于天主教的奖学金资助,这段时间长达13年(从1903年-1916年,1916年后,海德格尔开始在弗莱堡大学担任私人讲师)。这种财务上的不独立对于海德格尔有着很大的影响。即便当他思想成熟、已经从心底里反对天主教时,但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让他不得不从事与宗教研究相关的题目。

18、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日益凸现。近年来,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并广受国民追捧,就是诗歌等传统文化回归大众的明证。

19、((5))参见海德格尔/李凯尔特,《1912-1933年通信集》,美茵法兰克福2002年,第36-41页。

20、关于结果和今日之“幸福”,我想无可避免地与一种物质生活相关,建立在一种市民阶级的消费充分上的生活安全;另一面则是“成功”,不管内核是什么,我想总是与“影响力”有脱不开的关系。在一种知识分子的意义上,这都是被批判的,不管是消费、物质追求、成功,对很多人,这些东西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希望予以抛除。

21、海德格尔的这种追问的不求终极目的性,犹如卡夫卡在一个短篇小说中讲述的人——无论如何,都要离开此地的人:

22、这恐怕得进入这个“精神”之中,进入这个追求的实质与细节,即陈直理解的海德格尔哲学中,这件事的关键才向我们展开。

23、(*李注: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其实现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于社会标准的消极对抗,依然是一套他人给定的按部就班)。

24、不过,严格来说,存在之所为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有一个真理,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来靠近它,但它没有意义。在海德格尔的最核心的思考中,我看到了他坚持某种目的论,让我们可以在遗忘的形式下,在忘却了忘却的形式下,在原初的颠倒之下去面对存在的命运。但在我看来,那完全就是新宗教的寓言,因为真相是,存在并不关心我们在一个中等尺度的星球上,在一个按轨道转动的平均尺寸的星球,在极为普通的银河中的作为人类动物的命运。存在之所为存在的数学——例如,在现代集合论之下——就是那种不再关心我们周遭发生一切的思想的缩影。在这里关键是要最终通过理性的和不关切的方式,来思考任意的多的可能形式。不过,只有在海德格尔问题所开辟的空间里,我们才能抵达存在的不相关性的数学版本。

25、就拿“使命感”来说,我能想到的历史上最糟糕的事情,几乎都是在强烈的“使命感”驱使之下完成的,比如十字军东征。他们也许也并不在意自己的“幸福”,认为自己即使不幸福,也要完成使命,他们不仅不在意自己的幸福,也不在意他人的幸福。

26、((11))海德格尔,《论德国的大学》,载《讲话》(全集第16卷),美茵法兰克福2000年,第297-307页。

27、个人原创投稿邮箱:tougao@izhexue.wang

28、当然,我们也说,要直面生活的“真相”,这里就更没有“幸福”的确保,“真相”可能很残酷,更可能让人绝望。

29、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30、德里达:关于法里雅斯一书提及的大部分“事实”,我还必须在调查中寻找一些长期以来即使那些对海德格尔极感兴趣的人也一无所知的东西。至于对于某些档案的研究,其结果能在法国看到,则是件好事。这些结果中最确实可靠的部分自伯恩德·马丁和雨果·奥特的工作之后就已经在德国存在,法里雅斯从中广泛地汲取材料。

31、致广大而尽精微。——《礼记·中庸》可爱型0要是所有事情都变得跟长胖一样简单就好了。

32、对个体的理解,成为60年代、70年代欧洲学生运动的一个基础。这种个体性今天来说依然来说很有意义的,个体问题最难讨论的,海德格尔利用哲学的方式,给出了一个讨论。

33、阻挡在我前面的东西,就算是父母,朋友,也要消除。

34、这也就是海德格尔给自己的定位,为人类思想的定位,而这个定位说的也就是在发问:什么是存在?

35、海德格尔把这样的发问叫作“林中迷津”,他用过一个比喻,区别什么叫“上路”和什么是“在路上”:别人给我们把路修好了,我们在路上,我们开着车,我们走着路。我们曾经常常这样说“我们走在大道上,意气风发,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当然是这样,我们走在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他们开创的大道上。但是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顺利地走在大道上,而在于我们能够对我们走在大道上的这个“道”进行发问。我们“天生的”就有一种重新上路,重新开道的可能性。否则我们跟其他的生物就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这个区别的核心就是发问存在问题,或者存在的疑难。

36、让我们回到1933年的政治语境中。首先,纳粹政府为什么同意海德格尔当校长?是为了让他引导学校的教授们,为纳粹政府服务。其次当然也是看到海德格尔的国际影响力,想利用这一点搞“文化殖民”。但海德格尔却另有所图,他苦心孤诣地为纳粹政府营造“理论基础”,后者体现在他的“校长讲话”和当时的一系列文本和行动中。

37、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海德格尔忽视了问题的另外一面。道德一方面固然是源自个体、关乎个体生活的;但另一方面,人是集体的动物,在集体中生活,就必须遵守集体的规则。而这种规则也包括,要为他人负责。这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责任伦理。这是一种与单纯的理想主义对抗的精神。理想主义是好的,但要有限度,这个限度在于,你要抱着一颗为他人负责的心。这就是韦伯所主张的“暴力经济学”:在实现你的理想的同时,尽可能地消除暴力。

38、我不需要什么伙伴,玩游戏的是我本人,有棋子的话就够了。

39、在此,我们且来分析他写给阿伦特的第一封情书。首先,他盛赞阿伦特的独特,他这样写道:

40、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使人变得聪明的,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学哲学能够提高我们思想的高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学哲学。在我们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哲学家,然而很多的哲学家的思想以及观点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很多时候都不能达成一致,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41、有这样一些人抓住了他们最近发现的借口以便呼喊:(1)“读海德格尔是可耻的。”(2)“让我们作出下列结论(并撤走他们的梯子):尤其在法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涉及到海德格尔的一切,甚至被称为‘解构’的东西,都是海德格尔主义的一部分!”第二个结论既愚蠢又不诚实。首先,人们读到了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和对思想的放弃。而相反地,从某种解构,至少使我感兴趣的那种解构开始,在我看来,人们可以向海德格尔提出新的问题,解读他的话语,把政治上的冒险放入其话语中,时不时地看出他自我解构的局限性。请允许我举一个那种喧闹的、混淆的例子,我将再次对此提出警告,它来自我们刚才谈到过的由法里雅斯作的调查的前言。在明罹地写给法国人看(正是那种法语叉一次地在说话)的夸夸其谈的文章的最后,人们能读到下列文字:“对于无数学者而言,(海德格尔的)思想具有一种在法国除马克思主义以外其他哲学无法取得的明摆着的效果。本体论以这样的方法论的形而上学的解构作为高潮。”这个魔鬼!如果有明摆着的效果,那肯定是对这个大杂烩的作者而言的。对我,以及我刚才提到过的那些人而言,海德格尔的文本中从来不存在一种明摆着的效果。如果真有,我们早就停止阅读了。

42、在他的语气中,既带有对小辈的鼓励,同时又暗自呈现出自己的“孤独”和独特性。圆滑的海德格尔马上赢获了不谙世事的阿伦特小姐的芳心。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定位也让海德格尔在这段关系中完全把握了主动权,直到阿伦特在一年之后痛苦地离开了他。

43、大家知道上一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有爱因斯坦,再往后,大家可能会想到近期刚去世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霍金。霍金在他那本非常著名的《时间简史》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人在地球上,几乎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定位自身,通过什么?通过东南西北的方位。比如说你给一个点,我可以告诉你的北纬是多少度,东经是多少度,我就可以把你定位下来。但是就有那么几个点,你是不可以这般发问的。比如说我们不可以问“南极以南是哪里”。为什么呢?因为“南极”是定位“南”这个概念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关于“存在”的理解,定位着我们关于所有存在着的事物的性质和它的本性。

44、如果说海德格尔选择对自己曾经的不光彩经历不予置评,是出自于对“任何补救的言辞都对已经造成的创伤于事无补”的清醒认知,那么,他对策兰诗歌的深度认同还是证明了他并没有回避那段黑暗的历史。

45、与此相对的是非本真自我,什么不是本真总是个更容易理解的方向,他说:

46、当我们做这些批判的时候,我们抽身于物外,像个旁观者一样从外面观看品评,对人事物的“性质(本质)”给予名称和理解,例如竞争的“内卷”,关系中的“PUA”。但回到生活之中,大多数问题都是“死局”,除了消极的避免和放弃,难有积极改变的方法。

47、在海德格尔(下简称“海氏”)的视角下,一种思想,和这种思想的承载者,即具体思考者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说,生活之思不是数学和物理,谁来想都必须走向同样的真理。生活之思在不同的生活形式上会得到具体的呈现,这种思想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具体性,和关联恰恰就是我们所欠缺的。

48、威廉斯的“道德运气”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这种commitment(使命)之道德辩护的质疑,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抛家弃子追求艺术的高更。如果高更最终失败,不是现在这个伟大艺术家,那么这种对艺术的“使命”是否还可以获得一种无条件的道德价值,则是一种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49、((1))海德格尔,《尼采》(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第251页。

50、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海德格尔

51、近来,海德格尔的反犹言论和反犹态度又一次被挖掘出来,大加炒作,似乎海德格尔又一次成为了有待被审判的战犯。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三段论”:海德格尔是纳粹,纳粹是反犹太人的,所以,海德格尔是反犹的。但是,事实上,海德格尔并不反犹,至少他和阿伦特、洛维特等犹太人维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海德格尔不是因为一个人是犹太人,就反对他;毋宁说,海德格尔所反对的,是那些“非本真”的常人,而许多犹太人在海德格尔看来也许符合这个标准,所以他才反对“那些”犹太人。反之,要是德国人堕落了,海德格尔也会毫不犹豫地反对他们。((13))

52、本文选自《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著/ 郜元宝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5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猴王它永远是猴子的思路,即使上帝把它变成了人,它也还要用猴子的思路去思考它的问题。

54、当代也就是一个文明的(技术的、经济的、文化的)逻辑的全球性封闭环,它开始怀疑自己,即在柏拉图的本体(ousia,尽管我们不要忘记,柏拉图也说过“超越于本体”(epekeinatèsousias))之后,“存在”意味着什么。值得欣喜的是,这一次以对其悬置和变动的形式来回应柏拉图的问题。从马克思和尼采,到海德格尔,并不缺少它业已崩溃的迹象:列宁、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代表着一个转折点,因为正是在海德格尔那里,这种病症才围绕着“存在”固定下来。当其他人看到了进程和进步(即便以批评的方式),他会将所有的特征集合起来,在本体论的名义下思考整个西方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说,正是透过海德格尔,当代的观念本身悬置了时间,成为了哲学的驱动力和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促使人们来谈论哲学的终结。在海德格尔的时间之后,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悬置状态。可以肯定的是,当代并不是没有运动,但这种运动已经变得非常艰难和可疑,至少可以认为,在某个时代,所有的保障都已经被撼动了,或者变得可疑。

55、我一再地发现,这部书最富有成效的读法是从第十卷开始读并且把第十一卷也给一道读了——然后才是去读那种“传记性的东西”倘若人们可以根本地这样命名它的话。您一定会接受这个拉丁语文本的,因为它的拉丁语是如此精妙绝伦——这种拉丁语根本不能被翻译。Mauriner(3)的那一伟大版本(4)中的文本读起来是最美的——只有这样,整个情调(Stimmung)才展现开来。

56、如果不制作、不炒作、不收藏难以得到的珍贵财物,那么贫穷的老百姓就不会去偷窃;百姓看不到足以引起他们贪心的事和物,那么纯朴的民心就不会被迷乱,并引起焦虑不安。

57、这句话或许可以简单理解为:作为人的存在的操心,人本质上是:(1)已经处在一个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中,也就是人已经是处在被抛在一个给定状态中;(2)人是面向未来而“筹划”的,也就是人的存在根据于对于未来(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一种规划、态度、理解;(3)人又是在当下中与那些在世界中相遭遇的实体或事物(也包括作为此在的其他人)打交道的,我们当下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

58、即便你现在百无聊赖,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但是也是处在与这些事物“相遇”的状态之中。通常我们也是下意识地这么日常生活的,但是我们没有很明确地理解到这点,而海德格尔把我们下意识或者前理解中的生活用现象学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59、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并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

60、我想这个问题是否也与海德格尔的“共在”概念产生了关联,我们的本真性,如何考虑到我们必然生活在其他人之中这样一个基本的情况。

61、存在主义哲学,包括海德格尔在内,也存在这个问题,比较难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其含义。大致上,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我”;“我”,就是“存在”;“存在”也是世界。但是,他的这个说法,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完全不同。海德格尔不太看得上笛卡尔。

62、沃:最后一个问题。为了搞清楚在存在和意义,或者意义和无关性之间的差别:当代是否有这种差异的架构,或者当代是否尚未触碰到这个问题?在存在问题的哲学中,当代扮演着何种角色?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海德格尔的问问题的方式,而无需重新开启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否有可能追问或考察,当代哲学是否有一个专属于法德哲学传统的任务?

63、南:但你在这样说的时候,忘记了德里达,他将存在问题看成是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问题,并命名为“延异”(différance),他用字母a取代了之前的字母e——存在的延异,或者不断与自身相异的存在。现在人们写了很多关于“延异”的文章,他们会贬低这个词,他们不断研究这个词,希望将这个词理解为某种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断延搁,仿佛德里达说的是“明天有免费啤酒”,“明天自由思考”,或者“明天自由享乐”一样。但我认为,通过带有字母a的延异(当然,这也是某种书写的东西),德里达想要从阿多诺的陈述中得出某种结论,即“若无存在物,即无存在”。当然,现在并没有无存在者的存在,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忠实于海德格尔的陈述,它贯穿了时间和多。

64、这和我们中国人的集体想象却颇有不同:在我们的世界观中,圣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但生活得好、思想深刻,而且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诚然,我们的这种想象是过于单纯和理想化了,然而,将一个人的思想世界和生活世界完全脱离开的做法,却也显得过于冒失,并且未必是海德格尔所支持的。在他解读尼采的课程上曾指出,“尼采对他生活的回顾和追忆始终只是对自己的使命的前瞻……我们必须由此来说明他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习惯:比如在起草书信时,尼采总是直接把草稿写在他的‘手稿’之上。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节约纸张,而是因为这些书信与著作有着归属关系。书信也是沉思录。”((1))至少在尼采这个案例中,他的书信以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细节,对于理解他的思想是有助益的。在这个意义上,将海德格尔的思想和生平联系在一起、寻求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的尝试,就不只是一种哗众取宠、或者违背海德格尔本意的做法,而可以是一种更深刻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尝试。

65、德里达:这与法国大学的状态有关,这在哲学方面尤为明显,也与被称为文化领域的东西有关,与媒体的滤色镜也有关,应当注意到这与巴黎的文化空间,它的派系和团体有关。而且,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还与这些文本所写作的方式有关。它们设定一种形式化,一种使无法立即解释的以前所获得的知识成为可能的形式化。如果某些文本被译过头了,如果对它们文化上的翻译依然困难重重,那么,这种情形与任何人的主观意愿无关。

66、人与人相处,难免产生伤害,一旦受伤就拿出道德的武器进行反攻,这不是十分明智的作法。我们注意到,海德格尔的妻子和情人都是开明的妇女,她们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拿“道德武器”来约束海德格尔。但是,海德格尔的“道德下限”不止于此,更受人诟病的是,海德格尔被认为是一个纳粹分子。

67、综合分析:《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治的圣人思想,是服务于封建王朝的思想,通过对百姓实行弱、贫、卑、愚、淡、安、忍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总结:

68、生活在城里的人一般只是从所谓的“逗留乡间”获得一点“刺激”,我的工作却是整个儿被这里的一切所支持和引导。后来,我在小屋里的工作一次次被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演讲邀请、会议和弗莱堡的教职所打断。然而,只要我一回到那里,甚至是在那小屋里“存在”的最初几个小时里,以前追问思索的整个世界就会以我离去时的原样重新向我涌来。我只是进入工作自身的节奏,从根本意义上讲,我自己并不能操纵它。城市人总担心,在山里和农民呆那么长时间,生活一无变化,人会不会觉得寂寞?其实,在这里体会到的不是寂寞,而是孤独。大都市中,人们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并不难感到寂寞,但绝对想象不出这份孤独。孤独有某种特别的原始魔力,不是孤立我们,而是将我们整个存在抛入所有到场事物本质而确凿的近处。

69、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要学生回答。我们知道,对这个问题,老师实际上知道答案,只是训练学生们学会怎么通过已知的条件和思想的训练去达到这个答案。

70、在黑暗中奔跑,没有任何痛苦,我的灵魂一直在黑暗中奔跑,一直。

71、在这样一个所有风物都穿透日常存在的地方,海德格尔思考着“同一桩事情”。自1927年《存在与时间》发表以后,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谈论“存在”,郜元宝认为,大概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像海德格尔那样广泛批评过整个西方哲学史,他笑称这位哲学家简直是“存在”的偏执狂。

72、这个使命并非是一种消极自由的“个人精神栖居地”,在他的探索路径中,与他人关系的“共在”以及实际的实践和“操心操持”一直是重要的,我想这是他接受这样的笔谈,进行对话而非仅仅“沉思”的关键。

73、作为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笔耕不缀。我们知道,他的全集就有102卷之多,目前已经出版了90来卷。而所谓的“全集”还远远不是他的全部著述。海德格尔的全集不是历史考证版,此外,还有大量的材料未被收入全集,而是保存在马尔巴赫的德意志文献档案馆中。

74、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规则,就算有,那也是由我创造的。

75、0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自己。——《简爱》

76、我们发现,海德格尔的一生,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那么,这和他的思想有何关系?如果说海德格尔的生活实践和政治实践包含了“不道德”的要素(婚外恋、政治错误),那么,他在思想上是如何处理道德这一课题的?海德格尔如何看待伦理、道德?

77、从那一天开始,直到现在,在黑暗之中,黑暗中。

78、哲学不能直接改变世界现状。此外,一切都不能单靠人类的思想和计策来完成。

79、这是我与陈直笔谈的第一部分,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让大家了解海德格尔哲学,以及这其中对于我们生活的启发。而这个启发是通过陈直从他的生活出发对海氏的理解构成的。

80、只是不想再一次看到那个样子,我可没有一次又一次去冒犯死者的兴趣。

81、南:我的回答非常果断:是的。因为我认为存在和意义,或者无关性和意义之间的差别,首先就是存在与存在物之间的差别,即存在内部的差别。在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个(及物)动词,而不是名词那里,在德里达的带字母a的延异那里,在阿多诺的“无存在物的存在”那里,以及在巴迪欧的多元的“任意事物”那里,我发现了这种差别——这种差别本身就是当代的结果。当代也就是既与自己同构(isomorphique),与自己同时(isochronique),这是一个相对于它的过去和未来,在私下里引导自己的时间,它并没有一个唾手可及的永恒,这就是在狭窄山谷里前行的时间。

82、太阳请你晒黑我爸妈的头发,不要晒黑我。文艺型0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83、这其中就包括海德格尔的大量书信。在全集中,书信仅占一小部分。在全集的计划中,书信是第93卷,目前还尚未出版。而这显然无法满足对海德格尔其人其思想的研究需求。有鉴于此,登克尔(AlfredDenker)和扎博洛斯基(HolgerZaborowski)一道,推出了《海德格尔书信集》。这两位海德格尔专家的合作曾经产生了《海德格尔年鉴》及梅斯基尔希的海德格尔档案馆,而这个书信项目则由档案馆所支持。此外还邀请了知名海德格尔研究者如菲加尔(GünterFigal)、海因茨(MarionHeinz),马尔巴赫档案馆的布洛(UlrichvonBülow)等担任学术顾问。

84、((12))海德格尔,《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载《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70-274页;又参见海德格尔,《尼采》(下),第852页。

85、南:这里的问题很复杂,但或许首先我要说的是,认为“海德格尔,一个伟大思想时代,恢复了存在问题,但另外……他也有某些缺点或弱点”,这种说法是不够的。不!完全不够!,一方面,是的,就是这样。我非常喜爱的巴塔耶的遗著断篇揭露了一些事情,巴塔耶说,“最终,海德格尔和我都谈论了同一件事,但差别在于他是教授。”巴塔耶没有你那么争强好胜,但在他的立场上他仍然会据理力争。但当巴塔耶说:“海德格尔和我在谈论同一件事”时,他最终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理解,通过一个词,一个巴塔耶和你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出现的词来理解,这次我们今天事实上也谈到了很多遍:即不可能。我的意思是,不可能绝不是没有任何可能性,而毋宁是它在所有的概率计算之外——超越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我会说,巴塔耶的教导在这里十分有意义,我们知道,海德格尔或许真的是第一个将不可能引入到哲学中的人物。他并没有这样说,即便当他里这样做已经不远了,如他曾说过:“欲求可能之物并不是真的欲求。”

86、这种本真的生活几乎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幸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本真的生活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危险的、危急的、焦虑的、绝望的、沉重的、紧张的。这些概念显然与我们通常所指的“幸福”格格不入。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