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epub精选83句集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epub精选83句集锦

admin 2023-04-05 11:01 经典句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epub

1、试想一个社会,大家都自以为是,都充满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在各种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他们会通过喜欢的明星、各自的星座、低音质歌曲、带有褒扬或谩骂的言论、流行词汇,加以区分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事实上只能看到一群人喊着卧槽情怀接地气,神马浮云很给力,最终结果还是个体性的丧失,是一场噩梦。媚俗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将人强行拖入集体性之中,消除了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尊严。

2、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3、如果一定要说特蕾莎上彼得山不是梦境,而是亲身经历的话,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也还说得过去。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而已,特蕾莎下山之后,心灰意冷认为托马斯要杀她,于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外遇。这一次外遇使她陷入困境,她几乎对陌生人产生爱情,也被警察局可能的威胁苦苦折磨。特蕾莎的精神变化是本书中间部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解释这一情感波动,我们还是要从彼得山说起:

4、萨比娜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她是画家,托马斯的情人之用弗兰茨的话来说:“萨比娜,您是个女人”,她具有自由奔放,野性难驯的艺术家特质。萨比娜的轻是不停地背叛,背叛自己的父母,背叛丈夫,背叛故国,背叛弗兰茨,她同托马斯一样轻视世俗传统的价值观,将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但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背叛究竟有什么目的,她也未想过要给自己的举动寻找什么意义。背叛时她激动不已,背叛后却同样陷入忧伤。

5、在第六章第十一节中,萨比娜愤怒地说,我的敌人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媚俗。因为苏共侵略者强占捷克以后,用各种暴力手段让人认同他们的极左路线,试图消除所有人不一致的意见让他们团结起来高喊共产主义万岁,这这种用一种绝对思想统治所有思想的精神压迫,是媚俗的真实写照。苏俄侵略者们妄图让人们盲目信任他们的政治媚俗,因此我们才给他们戴上一顶帝国主义的帽子。在第二章第二十四节中,特蕾莎认为反映苏俄侵略的照片和海滩裸体浴的照片完全是一回事,因为两者都是个体性的丧失,是集体性的强暴统治。媚俗的必然结果就是个体性的丧失。

6、虽然这三本书都带着“史”字,但其内容之富,角度之高、绝对值得一读。作者不单单是站在一位历史学家的角度,来分析人类文明,而且还结合了心理学,哲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十分值得推崇。

7、一些读者认为托马斯真的让特蕾莎去死,这种理解就显得偏颇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epub)。

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9、首先就从鸡汤说吧,所谓的鸡汤电影也无非就是是那些励志的电影而已,所以我专心为大家挑选了我认为不错的电影。

10、萨比娜聪明得多,她明白两个人之间不存在相互理解的基础,纵使他们热切地相互倾诉,纵使她明白弗兰茨非常优秀。弗兰茨为可笑的历史、刺耳的音乐赋予各种崇高意义,而这些东西正是萨比娜所避之不及的;在性爱生活中,她觉得紧闭双眼的弗兰茨让人厌恶,像一个吮乳的婴儿。最重要的理由,萨比娜绝不愿为所谓的婚姻放弃背叛的欲望,于是她义无反顾的离开了他,身后是虔诚的信徒弗兰茨。两人间的关系体现了重和轻的对立,萨比娜轻得飘摇不定,而弗兰茨重得难以动摇,他们之间有相互关爱的情谊,但绝不是爱情。

11、弗兰茨信奉伟大的进军,希望看到人们团结到一起,看似有媚俗的倾向,但第六章第十四节中,作者明确表示弗兰茨不是一个媚俗的人。他对于伟大进军的追寻,不是出于对某一主义或学说的轻信,完全是出于内心浮现的美好幻想,或者是对萨比娜那种自由的效仿。事实上,弗兰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有很多不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弗兰茨善良得无可救药,他最后的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12、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与迎面走来的R差点撞了个满怀。从那一刻起,她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人。

13、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重的代表人物弗兰茨和特蕾莎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特蕾莎从八岁时开始,就用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入睡,幻想她握着生命中所爱的男人;弗兰茨对一切革命都怀有偏好,乐于参加示威游行,幻想自己能够参加到历史的第一线。特蕾莎对爱情毫无保留;忠贞不渝,弗兰茨工作勤奋,社会责任感强烈,从世俗的眼光看两人都是非常完美的模范式人物。

14、第一:《走出非洲》 。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写出来女主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并且,在有能力之后,帮助非洲人们。我想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然后去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吧。

15、牧歌在已知的事物中间循环移动,它的单调是一种幸福。但牧歌的局限性是仅限于伊甸园或乡村这种小环境,一旦要将牧歌扩展到较大的环境,那牧歌就不复存在,只剩城市里每天挤公交上班排队吃午饭下班累得要死的可怕重复,或是一次次夫妻争吵与上司的责骂。 而永恒轮回也未必就是坏的事情,从作者的角度看,历史的一次次重演可以使我们正视历史,并客观评价它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加以美化或诋毁。通过永恒轮回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可能会学会认识人的脆弱性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16、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7、《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18、也正因为如此,萨比娜是书中第一个感受到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人——当你把所有能在乎的东西都背叛完之后,这世上便没有什么再令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了。

19、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梦。特蕾莎众多噩梦的其中之一。 不难看出,特蕾莎上彼得山这一情节,前后行文有一种梦呓般的紊乱,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的一种虚幻感。最明显的暗示是第四章第二十九节:她醒过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而情节本身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热闹的彼得山一个人都没有,男人手中的枪更像高尔夫球杆;还有男人们为自愿受刑者提供服务这一荒谬的行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认为枪支这种坚硬、突起的长筒状物体象征着男性生殖器,特蕾莎半自愿半被迫承受枪击这一情节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20、第五:《人间食粮》。纪徳的书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能够把我们从日常中拉出来,思考生命到底应该以何种形式存在。

21、产生自毁冲动的不止他一个。在第六章的第一节,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关在战俘营,因为英国战俘指责他把厕所弄脏,斯大林之子愤然扑向电网。昆德拉认为战争是普遍愚蠢的,如德国人牺牲生命向东扩张,俄国人牺牲生命向西进军,他们的死才愚蠢,才是毫无意义的。斯大林儿子因粪便而死代表了战争的普遍愚蠢,因而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伟大的进军建立在非理性的态度之上,所谓的伟大进军将人们划分成或左或右的两部分,划分成众多的政治派别,每一个都是对某种理论的盲目信仰甚至狂热崇拜。想一想我们国家因为意识形态问题遭受了西方多少责难。

22、第一部呢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整片电影的主题都是希望,所以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曾经一度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这部1995年拍摄的片子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更成为影迷心中的励志经典。当安迪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监狱下水道和排泄管后,脱去衣衫,伸出双臂去拥抱自由的风雨的时候,相信观众都有些热血沸腾吧。

23、这本书比较晦涩,尽管作者已经尽量说的直白一些,但专业术语不可能隐藏或者更换。这本书字数不多139000字,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读物,能够很好的提升阅读者未来的“社交货币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谈资。

24、之所以说托马斯是“轻与重”之间的徘徊者,因为他天生是“einmalistkeinmal”,但却一次又一次甩掉这种命运带来的必然重负,同时又一次次被特蕾莎拽回现实中。

25、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26、在游泳池的噩梦中,特蕾莎光着身子走在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中间,这对她来说是极为恐怖的。特蕾莎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有一种报复命运的变态倾向,她经常对特蕾莎说: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母亲不停恶意取笑她的羞耻心,让特蕾莎感到屈辱;她要让女儿为她本人失去的生活付出代价。一群裸体的女人没有灵魂,团结一致,手舞足蹈,且歌且唱,正是母亲想把特蕾莎带往的境地。在棺材的噩梦中,特蕾莎混在一大堆女性尸体中间,尽管她坚称自己还活着,尸体们嘲笑不已,说她和她们一样是死人。

27、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8、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29、“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这是男人的问题。 “是的。当然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特蕾莎第一次的回答。 “不!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即将被枪击中之时,改口反悔的回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一段情节描写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蕾莎也曾想在被陌生人侵犯之前说出同样的话:“不!这不是我的意愿。”山上的一切景物,包括行刑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温柔。而第四章第十九节中,特蕾莎出轨后独自呆着,这时她渴望“他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紧紧抱住他,她会陷入爱情。显然,用梦境来解释彼得山前后的这一部分情节合适得多:梦境中的行刑者是性侵犯者,他被特蕾莎关于温柔的渴望给美化了。我们将两人的对话稍加改动,结论就跃然而出。

30、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31、不能说我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因为它所披露的是我对过往的背叛,这令我鄙夷自己,并因此而犹豫、难过、愤怒。但我喜欢书中的萨比娜,我总能在人群中识别到那个自己欣赏的人,并因此忍受其他的不堪。

32、因此这种同情是指最高境界的情感想象力,指情感的心灵感应艺术。在情感的各个境界中,这是最高级的情感。

33、《风雨哈弗路》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因家庭变故,生活在纽约贫民区。每天靠救济金维持生活,甚至要睡在桥洞或公园。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学习,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从未放弃过考哈弗的目标。

34、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以及最新作品《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35、该书的中文译本最早由韩少功、韩刚于1985年翻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许钧重译的版本,书名也变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4年根据最新法文译本再次出版繁体中文译本,由尉迟秀翻译。

36、No.《风雨哈弗路》——任何苦难的生活都不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

37、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38、“Esmusssein”: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表示“非如此不可。”

39、她只是执着的爱了一个人,用心爱恋一次,然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就悄然离去了。01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40、这是永恒的负担,但如果抛开这种负担,视之为转瞬即逝的事物,他认为:“当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笼罩万物时,即便是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也会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

41、当然,青菜罗卜各人所爱。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最想推荐你通读一遍,甚至几遍毛泽东《选集》全套一至五卷和毛主席诗词。《选集》囊括了毛主席在各个时期的文章,你会更了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你更深信,佩服毛主席的伟大來自于人民,来自于实践。毛主席的雄才大略贯穿其整个一生,毛泽东思想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提升。

42、对萨比娜而言,这就是她与托马斯之间的诗化记忆,也就是两人之间的画面场景。

43、弗兰茨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他是大学教授,在萨比娜看来,他聪明,懂她的画。他善良、正直、英俊。弗兰茨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他生命中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被一位哲学家写信嘲讽;但弗兰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要追寻历史伟大进军的脚步,追求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对内心政治理想的固守,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44、这一点很矛盾,就如托马斯一般矛盾,徘徊在轻与重之间。

45、因为Einmal ist keynmal,偶然一次不算数,所以我们无法客观评价历史与人生的意义,历史与人生毕竟只发生一次。在第一章第一节中,作者就评价生命:“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托马斯认为,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抉择是好或坏,一切都是初次经历。我们既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客观的角度去评价究竟什么是客观价值。托马斯的想法颇具虚无主义的真谛。

46、再次,这更像一本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小说,我们欣赏作品的眼光不应是急功近利,只要能从书中汲取到作者的思考,增加对人生的感受与思索就好,答案也许在书外的什么地方。

47、人的一生要遇见很多人,但最终结婚的只有一个,如果真的深爱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成就。天大的事儿,都不如陪自己到老的人重要。

48、托马斯为什么认为爱情是轻的?因为他觉得爱情超越了“Es muss sein”。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托马斯在书的结尾对特蕾莎说:“使命?特蕾莎,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没有使命”。这是对Einmal ist keynmal相当忠实的描述。

49、一方面,为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费劲心血,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最后终于可以衣食无忧,并把孩子抚养成人的故事。

50、人的生活就象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51、昆德拉把贝多芬创作“Esmusssein”的故事作为论述巴门尼德“轻与重”的范例,他认为人最终的职业、成就,冥冥中是有种必然性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都带着一种自愿性的必然,当演员的人,自小就有在别人面前表演的欲望。

52、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53、特蕾莎认识到了,她和卡列宁之间的爱比她和托马斯之间的爱更美好。这种互不要求、不存疑问、相互接受的爱,是本质的爱,简直如同牧歌一样。而通过卡列宁特蕾莎意识到,自己以前对托马斯的做法,似乎也有不当。托马斯老了,变得弱小,他们站在了相同的高度上,得以重新审视两人的爱情。

54、前两者是易于理解的,都出于对托马斯不忠行为的嫉妒,感到其他女人的威胁。作者详细着笔的是游泳池和棺材的两个梦境。

55、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特别,主要是十五篇访谈案例,而每篇访谈案例,都由两部分组成:(独白)+(回响)。在(独白)部分,是访谈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此处以第一人称陈述,更具有真实感;而(回响)部分,则是本书作者黄鑫针对案例进行的分析、解读。

56、弗兰茨生活在瑞士富裕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萨比娜惨痛悲剧的祖国有一种思乡般的向往,他甚至潜意识中将萨比娜看作一位经受苦难的女神,对她有着“难以解释和不可理解”的“超凡之爱”。萨比娜的野性和自由极大地冲击了弗兰茨信守的伦理观和生活轨迹,给了他开始新生活的契机,萨比娜离开后弗兰茨发现她在不在其实对他并不重要,她留下的印痕,还有新生的自由才是重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弗兰茨对她的崇拜也未改变分毫。

57、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8、托马斯和特雷莎两人在卡列宁病后一直说它在笑,只要它笑,就还有治愈的希望。也许这是一种幻觉,但不可否认它离去时充满对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眷恋。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最美好的爱,它完全出于自愿,不依赖于荷尔蒙,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只是无私的爱。

59、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Kaufman)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LenaOlin)主演。

60、片中的史密斯夫妇在经历了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偶然发现对方竟然是特工,并且是敌对关系。夫妻二人大闹了一场,但最终还是因为神爱着对方,达成统一战线。共同歼灭了两个特工组织,和好如初。

61、但媚俗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假象,即人所臆想中的世界,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媚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媚俗被施加以权力时,就会沦为政治中最虚伪的东西。

62、Es muss sein出自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四重奏,即F大调第16首弦乐四重奏,序奏以“非如此不可”的动机抑郁地展开,但主部转为快板,F大调,气氛转为明朗,以“非如此不可”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是嘲笑般的,尾奏反复强调“非如此不可”的动机。贝多芬给我们留下的观点是,“人的伟大在于它扛起命运”,他庄严肃穆的四重奏是对重的崇敬: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63、“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64、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阿刀就不细说了。

65、在从拉丁语派生的所有语言里,compassion(同情)一词由前缀com-和词根passio组成,该词根原本表示“苦”的意思。

66、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67、这本书是第一本读完的大部头,对我的启发性非常大,该书全面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及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多年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芒格所提到的普世智慧、宣导要培养跨学科思维及误判心理学,极具价值。我之所以选择那么多不同类型的书,就是受到其提倡的跨学科思维的影响。

68、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69、象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司汤达,狄更斯,雨果,福楼拜,左拉,莫泊桑,哈代,罗曼罗兰,托马斯,曼,马克吐温,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一流作家的代表作品均已有了精装插图本。这些文本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准。读者完全可以凭借兴趣爱好,从中选出自已的所好,认真地去阅读的。

70、令我焦虑的是,我的乐章逐渐形成了,那些与我一同创作的人,却一个个消失在我的生活里,而我却没有那个精力再去创作新的一曲乐章。

71、昆德拉指的媚俗,与郭德纲的相声《反三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有意去遮掩一些黑暗、肮脏但确切存在的东西,排泄是正常的,粪便是污秽但却不至于讳莫如深;以及以共性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物,见到孩童便觉得他们应当快乐,类似于子非鱼的说法。

72、读一些个人工作方面的书籍,使自己能尽快进入角色,成为行家里手;

73、读一些礼仪及演讲口才方面书籍,提高个人讲话艺术和水平,把握好尺度;

74、昆德拉一开始就提出了永恒轮回的哲学论,他明显是反对这种论调的,并认为永恒轮回的宿命会成为不可承受的负担,每个人都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牢牢地被钉死在永恒上。

75、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76、由于天泽圣司为了学习小提琴的制作工艺而毅然选择了休学,远赴法国学习。这一行动极大的鼓舞了月岛雯,也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在父母的不解中依然努力的为成为作家的梦想而坚持。

77、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78、书中出现的这些访谈人物全部为女性,在这些女性提出的困惑和烦恼中,我们作为读者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有一篇文章叫《都市购物狂》,从文章标题我们就能知道文章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们通过文中这位消费上瘾的访谈者身上,其实也能看到自己的日常行为。“购物狂热症”现在非常普遍,而作者黄鑫就针对这种行为进行层层的分析、解剖,不仅清楚地指明了心理层面的问题,而且给出了一些建议。个人认为,书中这些理性客观的心理分析,非常值得多读几遍,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楚自己内心存在的疑问。

79、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作者:彼得•考夫曼

80、第二:《伍尔夫读书笔记》。里面有很多好看的书评类文章。想要学习如何写书评的朋友们可以去阅读学习。

81、本着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的宗旨,正如同“私人订制”公司的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阿刀看第一次的时候,感觉很多情节类似于电影《甲方乙方》。

82、这个时候她沉浸在自己幻化的媚俗中——伴着病危的老人与无助的老妇,如对待自己的孩子。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